一、序章:赛前风云
清晨五点半,宁波国际赛车场笼罩在薄雾中。我站在P房门口,看着技师们围着那辆编号为"23"的赛车忙碌。发动机预热的声音在空旷的场地里格外清晰,像一头即将觉醒的野兽。
"小张,检查一下胎压。"车队经理老陈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
"收到,前轮2.1,后轮2.3,都在标准范围内。"我蹲下身,手指轻触轮胎表面,感受橡胶的温度和质地。
身后传来脚步声。"紧张吗?"搭档小林递给我一杯热咖啡。
我接过杯子,热气在冷空气中形成白雾。"说不紧张是假的,毕竟是第一次参加12小时耐力赛。"
小林笑了,露出标志性的虎牙:"记得我们第一次在卡丁车场相遇吗?你说总有一天要站上专业赛场。"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三年前那个雨夜,两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挤在破旧的卡丁车场休息室里,对着电视里的勒芒24小时比赛指指点点。那时我们连一辆像样的赛车都没有,只有满腔热血和幼稚的梦想。
"各车队注意,车手简报十分钟后在会议室开始。"广播打断了我的回忆。
二、正赛:车轮上的十二小时
1. 起跑:心跳与引擎同步
正午十二点,阳光刺眼。我系紧安全带,双手握住方向盘,感受着V8发动机的震动通过座椅传遍全身。起步区三十多辆赛车排成两列,引擎轰鸣声汇聚成震撼的交响乐。
"记住,前半小时保守驾驶,让轮胎和刹车达到工作温度。"老陈的声音在耳机里响起。
绿灯亮起,油门到底。赛车如离弦之箭冲出,G力将我狠狠压在座椅上。第一个弯道,外侧两辆车已经发生轻微擦碰,我迅速判断路线,从内线超越。
"漂亮!现在排名第15,保持节奏。"小林在无线电里欢呼。
2. 意外:赛道上的瞬息万变
第四小时,我刚刚完成第二次进站换人。小林接手后不久,无线电突然传来急促的声音:"安全车出动,3号弯有严重事故!"
大屏幕上显示一辆赛车冲出赛道撞上护墙,碎片散落一地。所有赛车都减速跟在安全车后,气氛骤然紧张。
"那好像是马修的车..."我盯着监控屏幕,手指不自觉地敲击桌面。马修是我们相识多年的对手兼朋友。
三十分钟后,广播宣布马修无恙,只是赛车损毁退赛。我长舒一口气,却又为朋友感到惋惜。竞技体育的残酷在这一刻显露无遗。
3. 转折:夜幕下的奋战
天色渐暗,赛车纷纷亮起大灯。我再次坐进驾驶舱,准备夜战时段。仪表盘的蓝光映在脸上,世界缩小到眼前这一方天地。
"注意油量,我们比计划多用5%,需要节省燃料。"工程师提醒道。
夜间的赛道完全不同,参照物减少,弯道判断全靠记忆和感觉。汗水顺着额头流下,我不断调整呼吸节奏。后视镜里,一辆车正快速接近。
"是红队的7号车,他在你后面0.8秒,别让他过去!"小林喊道。
最后一个弯道,7号车试图从内线超越。我稍微延迟刹车点,赛车轻微甩尾但保持住了线路。两车几乎并排冲过终点线,轮胎摩擦产生的青烟在灯光下格外明显。
"干得好!他没能超过去!"耳机里传来欢呼。
三、终章:格子旗的荣耀
清晨的阳光再次洒在赛道上。最后一小时,我们升至第8名。小林做最后冲刺,无线电里他的呼吸声沉重但坚定。
"最后一圈!坚持住!"
当格子旗挥舞,23号赛车呼啸而过时,P房里爆发出欢呼。我冲向围墙,看着小林慢慢将车驶回停车区。他爬出驾驶舱时几乎站立不稳,我们紧紧拥抱。
"我们做到了..."小林的声音哽咽。
老陈拍拍我们肩膀:"首次参赛就拿到组别第8,很了不起的成绩。"
领奖台上,香槟喷洒。我望着台下欢呼的人群,突然注意到站在角落的马修。他冲我竖起大拇指,我回以微笑。这一刻,胜负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在这条路上坚持到了最后。
回程的大巴上,小林靠窗睡着了。我望着窗外飞逝的景色,想起这三年的点点滴滴:从卡丁车场的兼职打工到省吃俭用参加初级赛事,从第一次翻车到第一次站上领奖台...每一个选择都指向今天这一刻。
手机震动,马修发来消息:"下次一定赢回来。"
我笑着回复:"随时恭候。"
赛车场渐渐远去,但我知道,我们与速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