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部电影,倾注了导演七八年的心血,最终却只能在排片表的边缘徘徊,你觉得是观众没眼光,还是时代变了味?
当陈佩斯为自己的新片撤档向观众道歉时,屏幕前的我忽然有了错位感:这是我们熟知的那个喜剧天才吗?
还是被流量洪流冲刷的无奈老戏骨?
2024年的暑期档,简直像一场电影界的“群英会”。
各路大咖齐聚一堂,悬疑、艺术、喜剧片轮番上演,热闹的气氛中却藏着激烈的暗战。
有的人在掌声中提前起跑,有的人却被按下了暂停键。
姜文的新作“你行!你上!”不仅提档还乐开怀,陈佩斯的“戏台”却不得不黯然让路。
这究竟是流量的胜利,还是情怀的落败?
先来看看数据。
《恶意》自7月初上映,综合票房仅两百多万,上座率竟然只有2.7%,对比张小斐上一部《热辣滚烫》三十多亿的成绩,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类似的还有陈佩斯的《戏台》,虽然只是点映,但票房和《恶意》不相上下。
可要知道,《戏台》可是陈佩斯倾注了近十年心血的作品。
一部电影从剧本到筹备,期间投资方反复更迭、过程一波三折,陈佩斯不仅没放弃,最终还拉来了黄渤等实力派助阵,甚至1:1复刻了戏服和戏台,这份执着放在谁身上都是传奇。
然而,电影市场早已不是只看情怀和实力。
现在的观众,更多被流量和话题带着走。
即便你资历深厚、演技爆表,如果没有热搜体质,也难以获得排片青睐。
陈佩斯、唐国强、王志文、陈道明、潘粤明……这些曾经叱咤荧屏的老戏骨,今天却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吃老本”也许还能让你在小众圈层里发光,但想要对抗流量明星,简直是以卵击石。
让人唏嘘的是,陈佩斯的《戏台》本有机会成为今年暑期档的黑马。
话剧版口碑飘红,电影版更是请来全明星阵容,按理说应该能掀起一阵怀旧风潮。
可是到了上映前夜,陈佩斯却要看着镜头红着眼圈跟观众道歉:“排片实在撑不住了。”这句话,比任何影评都写实。
他不是输给了对手,而是输给了一个讲究“流量为王”的时代。
反观姜文,他的新片“你行!你上!”则是另一番天地。
原定25号上映,突然宣布提档到18号,排片直接“躺赢”。
为什么姜文可以“硬刚”?
除了姜文本身的票房号召力,这部电影的演员阵容堪称“流量收割机”:姜文自导自演、马丽、于和伟、辛芷蕾、葛优、甄子丹、雷佳音、胡歌、赵本山……几乎每一个名字都能独立撑起一部电影。
还有“姜文儿子”的荧幕首秀和郎朗故事原型的加持,话题度直接拉满。
在这样的全明星带动下,影院当然愿意给高排片,观众也乐意买单。
姜文的自信从哪里来?
除了个人积淀,更是对当下电影市场的精准把控。
话题、流量、情怀、名人背书,“你行!你上!”从一开局就把暑期档的注意力牢牢抓住。
而《酱园弄》这种全明星阵容的电影,虽然票房不佳,但不妨碍它成为热议的焦点。
因为在这个时代,票房和话题度一样重要,“存在感”比“好看”更先一步被市场肯定。
当然,这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讨论:
“不看流量看口碑的话,陈佩斯这样的老戏骨真的不该被埋没。”
“姜文全明星阵容确实有话题,影院排片肯定不舍得放弃。”
“暑期档竞争太激烈,艺术片很难突围,情怀也挡不住票房的洪流。”
“其实我还挺想支持陈佩斯的,看完话剧版《戏台》就一直期待电影上映。”
“姜文加儿子的组合,直接把好奇心拉满,说不定能带动更多人关注国产片。”
其实,票房最终归宿还未可知,黑马也许还会在最后时刻杀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陈佩斯和姜文,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生态:一个隐忍坚守、步步为营;一个顺势而为,乘风破浪。
时代的选择,也许不总是公平,但每一份坚持都值得敬意。
谁能想到,当年春晚的笑星,如今要为排片向观众低头?
谁又能想象,全明星阵容的加持下,是真正的票房保证,还是昙花一现的流量奇迹?
也许,艺术与市场的角力,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
最后,我想把话题交给你:你会因为流量而选择去看一部电影,还是更愿意为陈佩斯这样的老戏骨买单?
你怎么看暑期档的这场“神仙打架”?
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你的一句评价,或许正是下一个爆款诞生的火种。
在这个流量横行的时代,真正的好电影从不怕迟到,只怕无人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