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第一天就傻眼了,村口杵着两排太阳能路灯,亮得跟城里步行街似的,隔壁王大爷叼着烟蹲在门口刷短视频,外放声大得吓人。
水泥路修到了各家各户门口,上个月刚划的停车位线还没褪色,宝马和五菱宏光停得跟车展似的。
超市冰柜里躺着进口啤酒和速冻牛排,收银台贴着扫码领券的二维码。
七十岁的三婶从里屋端出空气炸锅烤的鸡翅,顺手给省城打工的儿子发了条语音:"快递给你寄了十斤新摘的荔枝,直播时老铁们都说咱家果子甜。"
田埂上自动喷灌器转着圈浇水,无人机在天上盘旋。种了三十年地的老李头今年改行当上了带货主播,后台数据显示山东有个客户连着下单了二十箱红薯。村委公告栏贴着"数字乡村示范点"的铜牌,下面还压着张线上医保缴费指南。
微信群凌晨两点还在蹦消息,点开是二叔公发的除草剂拼团链接。祠堂翻新成了文化礼堂,大理石地面反光能照出人影,墙角充电桩亮着三个绿灯。过年那会儿市里领导来调研,夸咱们村"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化转型"。
村东头老张家嫁闺女,流水席摆了三十桌。新郎是深圳回来的程序员,婚礼现场大屏幕实时直播,海外亲戚撑着时差在云端敬酒。鞭炮电子版的不让放,但唢呐班子把《要不我们还是分手吧》吹得荡气回肠,短视频平台同城热榜挂了三天。
镇上的快递驿站日均收件量突破五百单,货架上堆满有机大米和手工腊味的定制礼盒。大学生村官带着戏班子搞非遗直播,观众打赏的虚拟礼物能直接兑换成现金买化肥。隔壁二娃回家开民宿,床单被套全用的一次性用品,说城里人就图这个卫生。
傍晚乘凉的老地方装了智能健身器材,带蓝牙音箱的那种。孩子们举着泡泡机在广场上追跑打闹,再没人担心摔进泥坑弄脏衣服。医保卡在卫生所直接刷,药房玻璃柜里摆着进口钙片和益生菌。连功德箱都换了二维码,香油钱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变化快得让人恍惚。有人怀念当年端着饭碗能串半条村的日子,也有人觉得现在家家用洗碗机省下的时间能多跳两场广场舞。村里的微信群吵得最凶那次,是老槐树要不要砍了拓宽停车场,最后折中方案是给古树装上景观灯,树底下划了六个车位。
快递车喇叭声混着蝉鸣在晌午特别刺耳,小媳妇们蹲在菜鸟驿站门口边拆包裹边唠嗑。崭新的三层小楼贴着紫红色瓷砖,院墙上"不忘初心"的鎏金大字在夕阳里泛着光。不知道当年那个追着拖拉机跑的野小子要是看到现在这场面,会不会觉得陌生又骄傲。
这天儿变得太快,突然想听听二十年前的自己会怎么说。那些消失的泥巴路和没连上网的夏天,到底是该惋惜还是庆幸?眼下村口新挂的LED屏正滚动着"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字幕,后面的天空还是跟记忆里一样蓝。
家里老人常念叨"穷家难舍",可如今这家早就不穷了。能网购能扫码能视频,连清明烧纸都出了代祭服务,到底算不算丢了根?网上地域黑总爱说"农村土",可要按城里标准看,现在村里WiFi速度都比大多数写字楼快——所以到底是谁跟不上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