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10日16时32分,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突破85亿。
这个数字让电影圈炸开了锅,《南京照相馆》以21亿领跑,把同期影片甩开几条街。
抗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节点,让历史题材成为票房收割机,但真正让人意外的是这部影片的观众画像——00后占比超过四成。
《东极岛》上映三天就拿下1.8亿,海难救援题材搭配全明星阵容,被业内称为中国版《泰坦尼克号》。
待映的《山河为证》和《731》已经未播先火,预售票房双双破亿。
历史片集体爆发背后藏着个有趣现象:年轻观众开始主动为严肃题材买单,这和往年暑期档被爆米花电影统治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动画片战场同样精彩,《浪浪山小妖怪》把《中国奇谭》的IP价值榨出汁来。
妖怪们在职场摸爬滚打的设定戳中社畜痛点,豆瓣短评区最高赞写着"建议纳入新员工入职培训教材"。隔壁《罗小黑战记2》玩起动作戏码,老粉们一边吐槽"治愈番变热血番",一边乖乖贡献票房。两部动画证明了国产IP的延展性,类型突破反而成了票房密码。
马伯庸小说改编的《长安的荔枝》意外成为黑马,唐朝基层公务员的奇幻漂流记,被观众戏称为"古代版外卖小哥历险记"。这片子能火全靠反套路,历史正剧的壳装着职场生存指南的核。主演雷佳音路演时爆料,为演好"荔枝使"这个倒霉蛋,专门去快递站点体验生活,结果被粉丝认出来帮忙打包快递。
社交媒体上关于暑期档的争论越来越热闹。有人认为《南京照相馆》21亿票房证明主旋律商业片找到正确打开方式,反对声音却说这是特殊节点的情绪消费。微博热搜挂着#历史片该不该娱乐化#的讨论,点赞最高的评论写道:"哭着走出影院的年轻人,比刷着抗日神剧的长辈更懂历史的分量。"
影院经理们发现个新趋势:下午场历史片坐满大学生,夜场动画片挤满加班族。这种观影习惯的迭代,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北京某影院经理透露,他们特意为《南京照相馆》增加凌晨排片,没想到上座率超过七成。年轻观众用脚投票证明,好故事永远不缺市场。
电影学者指出,这波票房奇迹背后是创作观念的转变。《南京照相馆》放弃宏大叙事,用照相馆老板的视角记录南京沦陷,这种平民史诗更容易引发共情。《浪浪山小妖怪》导演在采访中承认,最初担心职场梗太现代会违和,没想到观众就爱看妖怪们开周会写PPT。
暑期档下半场还有变数。《731》放出预告片后引发争议,部分观众认为题材过于沉重。片方紧急调整宣传策略,强调"铭记历史不等于消费苦难"。倒是《长安的荔枝》片尾彩蛋意外出圈,雷佳音穿越到现代送外卖的镜头,在抖音获得百万点赞。
这届观众越来越难糊弄了。能卖座的片子要么有扎实的故事,要么有创新的表达,光靠流量明星和特效已经行不通。猫眼数据显示,暑期档购票观众中,愿意为豆瓣评分8分以上影片支付溢价的比例达到历史新高。当观影选择变成价值观的选择,电影市场的升级换代才算真正开始。
历史片能不能娱乐化?动画片该不该成人向?这些争论本身比票房数字更有价值。在《南京照相馆》的留言区,有条热评被顶到最前面:"当95后开始认真讨论历史,才是对先烈最好的纪念。"或许这就是85亿票房之外,这个夏天最珍贵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