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女排的排名,到底是怎么排的?郎平指导都退居二线了,怎么还有人在争议她该不该被“剔除”?
我刚刷完比赛录像,这脑子里乱糟糟的。那些个所谓的“专家”或者“球迷”们,把现役球员排了个三六九等,什么第一、第二、第三,好像他们才是真正指挥比赛的人一样。
说什么朱婷是第二,李盈莹是第三,袁心玥在崛起。听着就让人有点想翻白眼。球员的状态起伏,比赛的偶然性,这些都看不到吗?
郎平指导就算离开了主教练的位置,她在中国女排历史上的地位,那是毋庸置疑的。怎么能用“剔除”这种词来形容?这不就是一种“唯结果论”吗?
而且,我们现在讨论的应该是怎么让中国女排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前进,而不是纠结于过去的辉煌或者对现役球员的排名。
每个球员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固定的“世界级”标签去衡量。一场比赛的表现,也许能说明很多问题,但几个数据,几个排名,就能定义一个人一辈子的贡献吗?
就拿朱婷来说,她前几年的统治力大家有目共睹,但伤病的影响,大家也看到了。她的经验和技术,依然是球队宝贵的财富,但说她是第二,是不是也忽略了她回归赛场后需要重新找状态的现实?
李盈莹这几年确实进步神速,她的进攻能力已经很强了,但在一传和防守端,还有提升的空间。把她排第三,这个位置是基于什么呢?是当下状态,还是潜力?
袁心玥,这位高妹,一直是副攻线上的重要力量。她的拦网和进攻都很出色,而且年轻,未来可期。但说她“不断崛起”,是不是也意味着她离顶尖水平还有距离?
我觉着,与其争论这些排名,不如多关注球员们在场上的表现,她们每一次拼搏,每一次进步。
有时候,我觉得这些人对中国女排的爱,有点用力过猛了。爱之深,责之切,这话没错。但“责”的方式,不应该是去苛求,去比较,去排名。
当年郎平指导带领队伍,不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吗?也经历过低谷,也面对过质疑。
现在的中国女排,需要的是团结和支持,而不是内部的“拆台”。
新教练组上任,新的周期开始,这需要时间来磨合,来找到新的打法和节奏。
球员们也需要时间去适应新的体系,去展现自己的实力。
我们看到的,应该是她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为了国家荣誉而战的画面。
而不是某些人在键盘上敲出的冰冷数字和排名。
这些排名,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谁又是真正“第一”呢?是那个能带领队伍走向胜利的灵魂人物?还是那个得分最高、效率最强的球员?
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但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第一”,我希望是整个中国女排的团队精神。
毕竟,女排精神,从来不是一个人的荣耀。
而是无数次跌倒后,还能站起来的勇气。
是每一次失误后,还能继续去拼搏的决心。
这些排名,一会儿这个上去,一会儿那个下来,比赛打一场,排名就变了。
这有什么意义呢?
难道我们不应该更关注,在未来的比赛中,中国女排能不能打出自己的风格,能不能重塑辉煌?
这比谁是“第一”或者“第二”重要得多吧。
看到那些关于“谁该被剔除”的言论,我真的觉得挺可笑的。
中国女排走到今天,每一个为她付出过的人,都值得尊重。
特别是那些在赛场上拼搏过的队员们。
她们是值得被看见的,被鼓励的,而不是被拿来比较,被排进榜单。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中国女排如何变得更强。
而不是纠结于谁排在谁的前面。
国家队正在努力,队员们也在努力。
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她们多一点耐心和信任?
让她们在没有太多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好好训练,好好比赛。
这才是对中国女排最好的支持,不是吗?
她们在场上拼尽全力,我们这些在场外的人,是不是也该做点对她们真正有益的事情?
少一些无谓的争论,多一些真诚的鼓励。
这才是我们作为球迷,该有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