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88彩 > 产品展示 > 日韩放话:白送的中国电车也不要!文化高墙怎么拆?
产品展示
日韩放话:白送的中国电车也不要!文化高墙怎么拆?
发布日期:2025-10-10 00:33    点击次数:95

“中国电车白给都不要?”——韩国网络上的这句激烈言论,直戳中国车企海外扩张的软肋。Arthur D. Little的最新调研指出,日韩民众对中国电车的接纳度仅有14%,比美国市场还少一半,甚至有韩国老者扬言“就算免费也不愿试驾”。在德国人争相购买比亚迪、泰国人抢购中国电车的背景下,日韩市场却竖起了一座看不见的屏障。

这面墙的砖块,一块儿是成见,一块儿是私利。在韩国,现代和起亚两家就占了78%的市场,日本丰田也独自占据了40%的份额,当地品牌几乎把销售渠道和供应链全给占了。政府明里暗里都在护着它们:日本车市里,进口车从来就没超过10%的份额,韩国充电桩建设慢得全球倒数,却拼命推混动车来保燃油车的地位。有4S店销售员私下抱怨:“卖一辆中国车,接下来三个月都别想从本土品牌那儿拿到货!”

更让人心寒的是文化上的歧视链。日韩媒体总爱说“中国造的东西就是次品”,日本论坛里有人把中国产的电动车电池比作“随时会炸的定时器”,韩国网友还嘲笑中国设计是“模仿欧美”。但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德国测试后发现比亚迪海豹的续航能力远超同级别的日本车,宁德时代的电池不仅装进了特斯拉,还反向供应给了现代和起亚。不过,偏见这东西就像慢性病,技术上我们可以赶超,但人心里的偏见却难消除。

美国还趁机“煽风点火”。2024年刚实施对华加征100%关税的政策,日韩就马上效仿设限。韩国车企高层私下透露:“要不是白宫施压,我们肯定会考虑用中国电池。”政治手段一出,日韩消费者更坚定地支持本国产品了。

破解难题的线索得从过往中找。想当年80年代丰田刚进美国市场,也被吐槽是“移动铁棺材”,可人家硬是咬着牙建厂,花钱做本地化改造,最后靠雷克萨斯成功打入市场。现在中国车企也照着这路子走:比亚迪在日本拉上经销商一起卖车,宁德时代拿技术换市场,给韩国车企供应电池。首尔大学的一位教授就说:“要是比亚迪海豚降价三成,韩国的家庭主妇们绝对第一个抢着买!”

最绝的策略就是“拿时间换市场”。德国从排斥日本车到抢着买,花了整整20年。中国电动车不妨先拿下东南亚、中东,让日韩消费者眼巴巴看着邻居开得爽却买不到。就像大阪华人圈蔚来车悄悄走红,东京科技迷热议小鹏自动驾驶——等中国技术成了潮流符号,市场壁垒自然就破了。

归根结底,卖车不如“卖情怀”。韩国人购车,购的是身份归属感,日本人购车,购的是匠人精神情。中国电动车想打开市场,得先懂得这么一句:“即便是在首尔生产的比亚迪,也能成为韩国人的自豪。”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Powered by 88彩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