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屡创新高带火“一口价”黄金,年轻人抢购背后有多少坑需警惕?
最近金价飙升得让人有点看不懂,涨幅直冲新纪录。10月中旬,每克黄金饰品的价格一下迈到1200元门槛,和年初的800元比,悄悄多出了一大截。国际金价走强,国内金饰跟着水涨船高,像周大福、老庙和老凤祥这些热门品牌,克价都有不小的提升,最高甚至卖到了1235元。
老百姓对黄金的兴趣也很明显,年轻人尤其买得上头。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看,18到24岁的年轻人金饰拥有率,这几年都翻倍增长了。手头预算有限,大家更喜欢那种一两克的小金件,买起来比大件压力小。而商家也顺应潮流,推什么“一口价”首饰,不按克称重,直接明码标价,一口气买走,省了讨价还价的环节。
但真要说省心,倒也未必。“一口价”金饰最近可没少被吐槽。不少顾客说,买的金饰明明看起来挺实惠,回头一算账,单价竟然比当日金价还贵。有人花近九千块买戒指耳环,摊下来一克能高达1400元,比市场金价多出两三百。一些门店销售很“巧妙”地避开重量、克数这茬,顾客一头雾水就掏了钱,事后才发现其实买贵了。
黑猫投诉等平台上针对这类投诉挺多,一些消费者自认做了攻略,到头来还是没看清“套路”。有人说标价、重量都找不到,商家宣传也模棱两可,让人糊里糊涂就消费。想维权?问题是缺证据证明对方“忽悠”你,所以不少人买亏了只能吃哑巴亏。
其实,不同定价方式本来没啥问题,谁愿意买都行。专家提到关键还在“透明”二字,销售时得把成分、克数、价格全写清楚,让顾客有知情权。有些特殊工艺的小件确实新潮漂亮,“一口价”更适合追潮流、送礼物的年轻人。不过要是打算收藏或投资,还是建议大家慎重考虑,毕竟这些首饰要回收、置换,还是得看真实克重,到时候亏的是自己。
“明明白白消费”才安心,你买过“一口价”的金饰吗?遇过哪些套路,评论区里一起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