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春晚上的那几位“常客”,你脑海里第一个会蹦出来谁?是赵本山、蔡明、冯巩,还是郭冬临?
还有个不得不提的,就是那个登上央视春晚20回的“拼命三郎”,小品圈里都管他叫“带头大哥”郭达。
这人在春晚上简直就是个宝贝疙瘩,那光头一亮相,张嘴就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
大家光顾着记住他了,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媳妇可鲜有人提,其实人家才是他事业路上的大功臣。难怪那小子能年年登春晚舞台,感情家里的“后盾”真不普通啊。
草根逆袭
他这一路走得跟小说里差不多,纯属于咸鱼翻身的那种。他生在西安这个宝地,小时候爸爸就没了,全靠他妈一个人辛辛苦苦地把他带大。
那会儿家里情况也不咋样,15岁那年就去铁路干起了修路的活,挖过隧道、搭过桥,连喂猪、杂活儿都没少干。
干得还不错,到18岁那年成了党员,可他心里一直揣着个演员梦,总觉得光这么干下去不是事儿。
于是白天忙着上班,晚上闲不住就琢磨演戏的门道,机会说来真不含糊,1974年他咬咬牙试着去考了上戏。
哪晓得直接就被录取,那里整整学了3年话剧表演,出来后顺利进了陕西省话剧院。
干了整整10年,他把30台话剧都演了个遍,陕北那边的各种表演奖差不多全让他拿了去。
打那会儿起,他就开始显出喜剧这一块的天分。咱想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话剧在那阵子有点儿不景气,观众越来越少。
他慢慢地琢磨起了转型,混成了小品演员。1987年,春晚导演发现了他,把他喊上春晚舞台,演了小品《产房门前》。
当年的春晚和现在可不同,哪像现在那么多穿得花里胡哨的明星,台上都是凭手艺吃饭的演员。
之后几乎每年春晚都能瞧见他,和蔡明搭档演了不少经典小品,比如《越洋电话》《父亲》《机器人趣话》《过年》这些,个顶个的精彩。
观众都混个脸熟了,事业更是蒸蒸日上,不过这全靠自己也没那么简单,这些成绩背后可有个人功不可没,他一直觉得那个人像“定海神针”,心里头特别踏实。
“强硬后台”
其实说白了,就是他对象吴芳啦。俩人当年都在西安话剧院混日子,那会儿他还只是个跑龙套的小角色呢。两人认识的故事还挺有意思,挺有那味儿的。
那阵子他急匆匆地去找人补一下衣领,就这样和服装设计的媳妇搭上了话。原本都是一个单位干活的,没多久俩人就混个脸熟,慢慢熟络起来。
两个人都觉得彼此特别聊得来,没过多少时间就走到一块儿,除了几年对象后,小两口就悄悄把婚给结了。
结婚以后,他们俩还添了个儿子。那会儿他为了能上春晚,经常一整年都难得回趟家,基本都在外头排练忙活着。
家里里里外外的事儿全是老婆一手包揽,她就想让他安心干活,别在外面惦记家里。
还有啊,老婆给他的助力可不止这些,连他那些小品里的“军事”梗都是她帮忙想出来的!
每次新剧本刚一到手要准备排练,他媳妇儿总要帮他参谋参谋,碰上他脑袋一片浆糊没啥思路的时候,她还会顺手给点提醒。
而且啊,他老婆还蛮懂得怎么安抚他的小情绪,春晚那么大的场面,紧张肯定少不了,光是想想压力都能让人头皮发麻。
每当这个节骨眼儿上,媳妇就开始想招哄他开心,劝劝他,给他打气。有她在身边助阵,他立马又焕发了精神,一个接一个地写出了那些让人记忆深刻的好作品。
眼看着两口子也携手走过这么多年,日子一直挺干净,压根儿没出过啥八卦。他自己也慢慢地不再登上春晚,陪着老婆孩子过起了温馨的小日子。
现如今谈恋爱跟吃快餐似的,像他们这样慢慢过日子的感情就显得特别稀罕。现在这人过得可低调咧,基本不怎么在大众面前抛头露面。
潘长江这老搭档啊,依旧经常出现在大家眼前,现在的日子过得别提多精彩了。
吃遍美食
现在潘老师已经很少在大银幕露脸了,虽然舞台上的身影不多见,不过私下生活倒是挺舒坦的,日子过得溜溜的。
她经常和闺女一块儿到处跑,专门去找好吃的,这不,7月3号,还发了条吃火锅的日常动态。
视频里他打扮得特随意,上身只套了件黑色T恤,样子跟这些年比起来,好像一点都没变。
旁边他闺女穿着一件棕色长袖上衣,这父女俩简直像是来自俩季节的。刚踏进门,服务员立马就认出了他们。
服务员大姨一把抓住他的手,满脸激动地说像见到偶像一样,潘老师也很和气,俩人还一起合影纪念。
后来店长出来给大家介绍菜,他们父女俩听得云里雾里的,心里直犯嘀咕:啥时候能开吃啊!
等菜的时候,好些粉丝跑来要合影,他一点都不嫌烦,特别热心地跟大家合照,跟喜欢他的朋友们打成一片。
开头俩人吃得那叫一个带劲,没过多久就被辣得直吸气,大家伙说说笑笑地把饭吃完了。瞅着他们这些资深艺术家淡出幕前以后,
日子里其实有不少有意思的地方,真心盼着他们以后每天都能吃得滋滋儿香,还等着哪天能在电视上再见着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