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主持人大赛确定播出的消息一公布,立马翻出上一届选手的现状,有的人把机遇咽成了底气,有的人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碎。
这档被叫做“主持人黄埔军校”的比赛,培养出来的优秀选手总是各有特色,各显风采。
登春晚
2020年,年仅23岁的张舒越成为央视春晚的主会场主持人,创下了历史上最年轻的主持纪录。
凭借《主持人大赛》崭露头角的她,从高中起就开始主持校广播站,之后还以全国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
身高177cm,外貌庄重雅致的她,被业内人士看作是天生带有“大青衣”范儿的气质。
在担任央视春晚主持人的前一年度,她在《主持人大赛》上的即兴点评和情感流露自然而流畅,已经让许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春晚这个巨大舞台的亮相,她那端庄得体的风采和稳健的表现,也在大型晚会的磨练中逐渐展现得愈发精彩纷呈。
现在的她专注于文化类节目,像《山水间的家》《非遗里的中国》这些文旅节目中,她可谓是大显身手,发挥得淋漓尽致。
慢慢摆脱稚气的她,已经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那一套风格了。
2023年登上央视春晚的王嘉宁,以那种“贴近生活”的主持风格,给大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体验。
她淡化了以往春晚“播音腔”的风格,正是凭借在《主持人大赛》上的表现,被挑选出来签约加入了央视。
沈阳师范大学毕业后,王嘉宁一直对当主持人这行充满热情,后来参加了安徽广电举办的主持人大赛,以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进入了这个行业。
一年之后,她在苏州广电主持人大赛上摘得桂冠,从此开启了在苏州电视台的工作生涯,担任《苏州新闻》《新闻夜班车》等聚焦民生的节目的主持。
四年之后,她参加了央视主持人大赛,以新闻类银奖的成绩引起了不少关注。
在总决赛里,王嘉宁凭借“熊与猎人”这个寓言故事,把生态保护这个话题提升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她那流畅的即兴评论和丰富的素材储备,也让评委刘欣夸她“信息量很大”。
靠出色的比赛成绩赢得与央视签约之后,她接过撒贝宁的班子主持《今日说法》,用那理性沉稳的语气,把法律的温暖传递得淋漓尽致。
之后,她又登上了《开学第一课》《中国梦·祖国颂》等国家级晚会的舞台,渐渐塑造出自己“全能型”主持人的形象。
尹颂是江西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大三的时候参加江西电视台搞的《都市星主播》,还拿了奖,这之后就跟江西电视台签了约。
他在这份工作上认真努力干了七年,慢慢积累了不少主持经验,直到2017年,才终于成为了《江西新闻联播》的主播。
凭借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不断提升的专业技能,他也报名参加了主持人大赛。
善于用情感打动人的尹颂,她的主持风格一直被视为文艺类新人中的典范。
在那三分钟的自我介绍中,他以“井冈山的星空”作为主题,把革命的历史和现在的红色传承紧密结合在一起。说话时,语调温柔,情感细腻,还配合着眼神交流,一句“那片星空下,有先辈的理想,也有我们的仰望”瞬间感动了现场的每个人。
尹颂曾两次亮相央视春晚,笑容真挚,长相俊朗,散发出一种“阳光气息”,和春晚那种热闹喜庆的氛围完美融合。
能登上央视春晚,也让他的曝光率大大提高了。
接下去,他靠《踏歌行》《春暖花开的中国》这些文化探访类的节目,持续传递红色文化的解读,慢慢地变成了央视文化节目的主要主持人。
挑大梁
春晚的聚光灯确实是最亮眼的瞬间,但要在日常的栏目中站稳脚跟,才是真正考验一个主持人职业生命力的关键。
没有参加过春晚的选手们,正用另一种角度展示着大赛的价值所在。
在央视的各个频道关键位置上,他们真正担当起了“顶梁柱”的角色。
参加《主持人大赛》拿下新闻类金奖的邹韵,曾经是CGTN的现场记者,积累了不少新闻报道的实战经验。
在比赛里,她屡次从国际事件入手,巧妙地展现了对新闻核心的敏锐洞察。
邹韵总是站在全球视野上,用她的表达传递出中国的声音。
她擅长双语直播,比赛结束后就接过央视《环球视线》和《24小时》的新闻主播职位,把国际风格和中国元素融合得挺自然的,被评价 称为“近十年发展最稳健的冠军”。
田靖华,曾主持广东卫视的《广东早晨》和《广东新闻联播》等节目,因为在《主持人大赛》的新闻方向比赛中拿到银奖,后来跟央视签了约。
他稳重的台风、准确的叙事技巧,以及对社会议题的深入剖析,展现出了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底蕴和人文关怀。这也让他成为新闻类选手中扎实可靠的典范。
比赛结束后签约央视的田靖华,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文国际频道里不可忽视的新晋力量。
他不仅拿下了国际频道《中国新闻》的主持岗位,还曾主持《环球直击》和《中国舆论场》,充分展现出强大的信息整理和把控能力,一步步迈入央视资深主持人的行列。
崔爽是云南卫视《云南新闻联播》的资深化身女主播,还曾留学海外,算得上是一位出色的双语主持人。
想着要追求更高的职业发展,她也登上了《主持人大赛》的舞台。
在报道关于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事儿时,她没有一味堆砌数字,而是讲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位老人把护士误认为女儿,递给她一颗舍不得吃的糖。用这样具体的画面取代空泛的数字,瞬间让新闻多了几分温暖。
崔爽凭借优异的比赛表现成功闯入了央视的大门,现在已经成为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和《今日亚洲》的主持人。
除此以外,她还在《中国中医药大会》这档节目里担任外景主持。
在文化类节目的舞台上,她用新闻纪实的手法,为自己的主持生涯带来了更深入的突破与突破。
郭嘉宁曾在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工作,主持过《食客准备着》《打鱼晒网》等节目,还凭借《主持人大赛》崭露头角,大家对此都挺熟悉的。
作为河南卫视走出去的主持人,他的风格总是带着浓浓的地方味道,不仅让人一听就认出是河南人,还借着那“方言里的那股劲儿”,把文化的自信心传达得淋漓尽致。
他这种打破文艺主持“端着说”的风格,让他在一众参赛选手中一下子就突出了出来。
比赛结束后和央视签约的郭嘉宁,变成了农业农村频道的主力主持,不光主持《<em>中国三农报道</em>》和《<em>乡里乡亲</em>》,还经常参加一些农业大直播和线下活动,表现挺抢眼。
到这个时候,他已经算得上央视“新闻主播和三农体验官”的代表人物了。
意难平
不是所有在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都能一路顺畅。
邹韵、田靖华们一路稳扎稳打的 meanwhile,还有一些一直被看好的名字,现在正遭遇着“潜力对比现实”的差距。
作为2023年度的冠领,杨旭在央视的表现引起了不少关注。
拿到冠军以后,他被派到央视综艺频道主持中午的《文化十分》这个栏目。
这档只有15分钟的文化资讯节目,算是央视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窗口,主要以串联外景报道为主,主持人的发挥空间比较有限。
近几年,央视综艺频道开始搞年轻化、娱乐化的转变,偏爱那种能搞梗、互动,能制造热议话题的主持人。
杨旭的主持方式算是“学院派”的,稳重还行,但灵气就略欠缺一点。在《文化十分》中,他对文化现象的剖析深入得不错,专业圈子里也有人点赞,但是跟综艺频道偏年轻、趣味性的调调就不太一样啦。
想突破自我的杨旭,幸苦的是一直没能搞定主持的风格转变,结果在央视里,升职这块儿也碰了难关。
夺冠之后,蔡紫没有选择和央视签约,这个决定曾引起不少议论。
比赛结束后,她虽然以自由主持的身份在多个平台上挺活跃——从央视的《传家》到湖南卫视的《巧手神探》,但始终没有稳固地出现在那些高关注度的热门节目里。
没有央视平台的支持,蔡紫的职业道路显得有些摇晃。
在文艺圈的比赛里获得银奖的尹颂,靠《中国诗词大会》《踏歌行》等综艺,成功转变成了“文化型主持人”的角色,可就是一直没能找到那叫人熟知的关键突破口。
结语
在《主持人大赛》里,那些主持人中,有些顺风顺水一路高飞,有些在十字路口迷失了方向,但大多数人还是在普通岗位上默默耕耘,练就了真本领。
人生可不是一场一锤定音的比赛,不管是春晚的聚光灯,还是午间档的直播间,真正关键的事是在每一个转折点都敢于再次起步。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真正的高手,并非总是在顶峰,而是在每个阶梯上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