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88彩 > 新闻动态 > 5个月飞行白费劲!日本第2次登月硬着陆失败,照片都没传回一张 白飞142天,照片都没一张,日本登月为啥又是硬着陆?原因找到了
新闻动态
5个月飞行白费劲!日本第2次登月硬着陆失败,照片都没传回一张 白飞142天,照片都没一张,日本登月为啥又是硬着陆?原因找到了
发布日期:2025-09-19 00:13    点击次数:91

一个探测器在茫茫太空中孤独飞行了整整142天,跨越38万公里,终于抵达月球轨道。就在离月球表面只剩最后几十公里,眼看就要创造历史的几分钟里,它突然“失联”了!

没有降落成功的信号,没有一张着陆后的照片,甚至连怎么“摔”的都不知道。

这就是日本民间企业ispace的月球探测器“坚韧号”(Hakuto-R)最近经历的、令人扼腕的登月结局。

没错,继2023年4月首次登月尝试失败后,日本ispace公司雄心勃勃的第二次月球着陆任务,在2025年6月6日凌晨3点24分的关键时刻,再次宣告失败!

从万众期待的“软着陆”变成了惨烈的“硬着陆”,说白了就是摔了,连带着美国宇航局(NASA)搭载上去的科学载荷也一起“凉凉”。这漫长的142天飞行,最后竟以如此方式收场,实在让人唏嘘。

“坚韧号”的故事始于今年1月15日。它搭上了美国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一箭双星”和美国自己的“蓝色幽灵”号月球着陆器一起奔向月球。

美国“蓝色幽灵”号比较争气,在飞行约45天后成功在月球“危海”区域着陆,完成了美国自阿波罗计划后50多年来最完美的一次登月秀。

而“坚韧号”则选择了更“佛系”的路线。它花了近5个月时间,于5月7日才慢悠悠地进入绕月轨道。目标着陆点是月球北半球一个叫“冷海”(Mare Frigoris)的平原。一切似乎准备就绪,就等最后那一跃。

然而,在预定着陆前的最后下降阶段,意外发生了。按照计划,“坚韧号”需要从大约100公里的绕月高度开始下降。当它下降到离月面约20公里时,本该启动主引擎进行关键减速。地面控制中心也确认了此时探测器的姿态接近垂直,这是好现象。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遥测信号,也就是探测器发回的各种状态报告数据断了!无论地面怎么呼叫,再也没有收到任何表明它成功落地的信号。

事后,ispace公司经过紧张分析,揪出了失败的“罪魁祸首”:高度计出了问题!更具体地说,是用于精确测量到月球表面距离的激光测距仪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它没能及时获取有效的距离数据。

结果就是,“坚韧号”错过了最佳减速时机,速度没降到安全着陆的范围。探测器以过快的速度砸向了月面,完成了“硬着陆”。

更扎心的是,这次失败跟去年美国的“奥德修斯”着陆器在南极摔的那一跤,原因几乎一模一样!都是测距设备在关键时刻失效,导致减速不足。

只不过,美国“奥德修斯”虽然摔了个“嘴啃泥”,掉进了一个20米宽的坑里,但它至少还“活”了12小时,挣扎着传回了宝贵的照片和数据。而“坚韧号”则是在最后失联后彻底“装死”,连张硬着陆后的现场照片都没能留下,更别提验证它携带的那些有效载荷了。

第二次跌倒:日本登月之路的坎坷。

“坚韧号”其实是ispace公司的第二个登月着陆器了。他们的“首秀”在2023年4月26日,同样是在最后着陆阶段与地面失去联系,失败告终。两次尝试,两次失败。这打击不可谓不大。

“坚韧号”的折戟,再次印证了一个冰冷的事实:登月,尤其是精确的软着陆,真的太难了!

正因为如此,迄今为止,全球真正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只有四个:苏联(俄罗斯)、美国、中国、印度。日本(JAXA的SLIM)虽然技术上算“软着陆”成功,但状态不佳。印度2023年的“月船三号”(Chandrayaan-3)虽然也花了40多天,过程看起来“笨拙”,但最终稳稳当当地落在了月球南极附近,完成了核心目标——成功着陆并释放月球车进行探测。单就“成功把探测器完好无损放到月球上”这一点来说,印度那次任务确实值得肯定,也难怪他们为此设立了“国家航天日”。

“坚韧号”的名字或许承载着美好的愿望,但通往月球的道路,终究要靠过硬的技术和可靠的执行力来铺就。下一次成功,我们期待来自中国的捷报!

#热问计划#



Powered by 88彩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