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共同的家园,那海湾战争期间萨达姆倾倒石油造成的灾难,就像是有人把家里的自来水管一把拧坏,还把锅里的剩饭泼得满屋都是。1991年,波斯湾被一场战争“染黑”,700万桶原油直冲大海,海面上飘着的不是风平浪静,而是一层厚厚的油膜。这个数字等于每天倒掉14个国家全部的石油出口量!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疯狂的事?这场环境浩劫背后,又藏了什么难以言说的故事?
事情像剥洋葱一样,越剥越辣眼。伊拉克当年为什么“发疯”?其实是两伊战争后空空如也的钱袋子惹的祸。石油是它的命根子,科威特偏偏使劲开采,把油价压得齐刷刷往下掉,伊拉克的钱包越看越瘪,心里的苦水愈发泛滥。那一边科威特捞得盆满钵满,这一边伊拉克眼红心急。连街头百姓都说:自家油井没钱修,生活都成问题,还能不急眼?美国、英国、沙特等组成联军,开着几百架飞机发动沙漠风暴行动,场面浩大。科威特普通人一边担心油价和家里生计,一边又怕战争扩散。一时间,全球都围着波斯湾论长谈短。
事情短暂平息,看似各方都有所收敛,但其实暗流涌动。伊拉克被爆炸的油井和海湾黑水遮住了真实面目,联合国严厉制裁,新闻里都是美国总统的怒斥,环保组织更是把萨达姆形容成“环境恐怖分子”。也有另一派声音出来:“如果不是联军搞军事打击,伊拉克会干出这种事?环环相扣,哪有光怪陆离的绝对正义?”,有人批判西方双标,认为这场大战未必都怪伊拉克头上。问题在于,工厂停摆,渔民无鱼可捕,连沙特和科威特的旅游业都瞬间凉凉。那时候,市面上卖的鱼都让人看得心里发毛,油腻腻的,谁敢吃?环境灾难的账谁来结?反对声音一重又一重。
突然之间,局势大反转。随着伊拉克军队撤退,萨达姆一声令下——油田开闸,阀门全开,原油泼向大海。黑烟、烈火、成千上万的海鸟和海龟被油毒害死,沙滩变成了黑色地毯。爆炸的600多口油井,等于关掉了科威特一半的生命线。这场“自毁式报复”让全球一片哗然,既是军事无奈,更是政治利益和历史恩怨的爆发点。美国媒体称这场灾难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环境犯罪。这一反转,让许多人都傻在了电视机前——谁都没想到能玩这么狠。原来前面埋下的“遭受经济打击就要以命相搏”的伏笔,此刻全线爆发,波斯湾从生产基地变成了死亡禁地。
好不容易油井火灭了,海面上的黑水也被清理一小部分,但危机远没有过去。波斯湾的水流本来就慢,一下子倒了数百万吨原油下去,沉到海底的毒素几十年都分解不完。联合国要求伊拉克赔偿巨额修复费,但钱哪里来?油井损坏,经济封锁,让伊拉克连回本的钱都没有。科学家说,海湾里的鱼要几十年才能恢复,渔民只能看着昔日的捕鱼“金饭碗”变砖块。沙特和科威特的旅游和工业多年来都没缓过劲,环境恢复成了国际社区的长期噩梦。各方的立场越来越分明:有的只求赔偿,有的坚守底线,谁都不退步。全球环保组织喊得震天响,波斯湾的清洁却始终难见头。所有人的耐心,一点点被慢慢磨没。
这场灾难真要怪谁?表面上都是萨达姆自作自受,看起来好像他一个人能把海湾变成“油锅”,连鱼都成了炸鱼。但仔细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西方一边谴责伊拉克“一手遮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