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加沙饥荒数据触目惊心,特朗普和平计划遭遇哈马斯强硬抵制
一张从太空拍摄的照片让全球为之震惊:加沙南部废墟间,上万名民众如蚂蚁般涌向救援卡车,只为争夺一袋面粉。 这片土地正经历全球最严重的饥荒,95%的农田被毁,面粉价格暴涨5000%,47万人面临灾难性饥饿。 而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其“21点和平计划”,声称将在白宫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会晤中带来“特别成果”。
特朗普的和平计划看似全面,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释放人质,并由阿拉伯国家组建维和部队接管加沙。 但哈马斯加沙军事领导人伊扎丁·哈达德直接回绝,认为该计划本质是消灭哈马斯,决心继续战斗。 与此同时,以军坦克正逼近加沙城中心主要医院,包围线距离希法医院仅几百米。 这种“一边谈和平,一边推进攻”的矛盾场景,成为当前加沙最真实的写照。
和平协议还是投降通知书?
特朗普的和平框架要求哈马斯在72小时内交出全部人质,并永久放弃武器。 对哈马斯而言,这意味着失去唯一谈判筹码。 一名在加沙城避难的妇女胡达在电话中直言:“特朗普过去做过不少承诺,可最后都成了空话”。 这种不信任感源于现实教训:此前多次停火协议破裂,均因以色列在哈马斯接受提议后依然发动新的军事行动。
更让哈马斯无法接受的是,美国方案将其完全排除在加沙未来治理之外。 哈马斯高级官员巴塞姆·纳伊姆强调,他们追求的是“独立和生存的尊严”,而非被动接受强权安排的命运。这种立场与其说是谈判策略,不如说是生存底线。 哈马斯明确表示,除非建立主权巴勒斯坦国,否则不会解除武装。
以色列的军事逻辑与人道代价
内塔尼亚胡政府坚持军事行动直至“彻底消灭哈马斯”。 然而,联合国报告指出,以军行动已造成超过6.5万人死亡,加沙农业基础设施几乎全毁。 在加沙城希法医院,儿科医生艾哈迈德·优素福每天接收大量严重营养不良的儿童,却因药品短缺无力救治:“由于缺乏药品和营养补给,我们正在失去这些孩子”。
军事行动并未带来安全共识的巩固。 以色列极右翼势力要求吞并约旦河西岸82%土地,进一步挤压巴勒斯坦建国空间。 这种强硬姿态甚至引发阿拉伯盟友的反弹:阿联酋警告考虑与以色列外交降级,若其吞并西岸将越过“红线”。
国际社会的分裂与无力
西方阵营出现罕见裂痕。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美国传统盟友相继承认巴勒斯坦国,法国更联合六个欧洲国家共同施压以色列。但美国在安理会第六次否决加沙立即停火决议,继续为以色列提供军事支持。 这种“一边劝和、一边供武”的做法,让哈马斯对美国调解彻底失去信心。
联合国人道主义协调厅数据显示,目前仍有6000辆援助卡车被困在加沙边境外。 空投援助成本高昂却效率低下,例如约旦等国联合空投的61吨物资,对于190万流离失所人口而言仅是杯水车薪。 更残酷的是,领取援助本身已成生死冒险。 8月初,以色列士兵在分发点向混乱人群开火,导致22名平民死亡。 自5月以来,已有超过1300人在领取援助过程中丧生。
饥荒背后的政治博弈
加沙的饥荒被联合国确认为“人为制造”。以色列控制物资进入通道,导致面粉价格从每千克0.4美元飙升至22.3美元。 一名带着两个孩子在代尔巴拉赫避难的妇女描述,成年人经常挨饿以确保孩子有食物,许多人靠草木和受污染的水维持生存。
特朗普政府被指将饥荒作为政治工具。 阿拉伯媒体披露,美方要求埃及允许美国船只免费使用苏伊士运河,作为对“确保红海航运安全”的回报。 这种霸权逻辑进一步削弱美国调解的公信力。 埃及国际法教授艾曼·萨拉马直言,特朗普的要求“毫无法理依据,完全基于霸权逻辑”。
在加沙城南部的“莫拉格走廊”,每天有20万人冒着生命危险冲向救援卡车。 11岁的男孩背着弟弟在废墟中寻找食物,他的父亲已在冲突中丧生。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宣称“各方都参与其中,这是前所未有的”,但加沙的现实是:和平协议的文字游戏与饥荒中的生存挣扎,仿佛发生在两个平行世界。 当生存成为最低诉求时,任何不包含这个选项的和平计划都难以触及真正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