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没让大家失望,全红婵面对记者提问时,还是先反思起自己的问题,这股子谦逊劲儿,和她从前没两样。记者问她复出后的状态,她没说漂亮话,反而先皱着眉头说“可能是我自己的问题”。这场景熟啊,当年她刚冒头那会儿,被问成绩、问压力,也是这么实诚,眼睛忽闪忽闪的,说话带着点没褪干净的童音,却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有人说她“太傻”,现在网络环境这么复杂,稍微卖卖惨或者甩甩锅,说不定舆论更好哄。可全红婵偏不,她好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比赛的时候,跳水台边的风、队友递的水、食堂的糖醋排骨,这些小确幸就能把她哄得乐呵;她也清楚,自己能被这么多人喜欢,跟跳水脱不了干系,“要是哪天不跳了,可能就没这么多人关注咯”,说这话时她掰着手指头,像在算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没半分矫情。
最让人感慨的是她那句“可以接受”“总之我开心就好”。18岁啊,放普通人家还是刚上大学、跟朋友追剧的年纪,她已经在国际赛场拼了七八年。小时候被教练挑中,从广东湛江的小村子走到奥运会领奖台,光环底下藏着多少辛苦?每天几百次的起跳训练,膝盖摔青了贴膏药接着练,为了控制体重馋零食得咬咬牙——这些她没说过,但明眼人都看得见。
这次复出前,好多人盯着她的动态。有人发现她社交账号更新少了,采访里笑容也没从前那么甜,私下里跟相熟的教练聊天,提到训练计划时轻轻叹气。大家都明白,国家队那根弦绷得太紧,对一个18岁的孩子来说,压力不是“加油”两个字就能化解的。好在现在回了省队,节奏慢了些,训练馆的窗户透进来的光都软和了点。她在省队的训练视频里,偶尔会和队友打打闹闹,跳完动作凑在一起啃面包,那股子松弛劲儿,像极了我们上学时逃掉晚自习去操场散步的模样。
有人担心她“不拼了”,可换个角度想,能认清自己的状态,选择更适合的节奏,这不也是种成长吗?她不是机器,不可能永远保持巅峰状态;她是个活生生的姑娘,需要快乐,需要喘气。就像她自己说的,“开心就好”——能让18岁的全红婵发自内心笑出来,比拿多少块金牌都重要。
这些年看着她长大,从“跳水天才妹”变成“全妹妹”,再到现在更沉稳的运动员,最大的感受是:她始终没变。变的是身上的责任,不变的是那份实在。被夸就感谢,被质疑就反思,喜欢就认真跳,累了就调整。这种“不装”的劲儿,反而让人更踏实。
至于未来,跳或者不跳,什么时候跳,交给她自己决定就行。我们这些看客,做好两件事就够:记得她曾带给我们的惊喜,尊重她此刻的选择。毕竟,那个在14岁就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的姑娘,已经用实力证明过自己;现在这个会在压力下反思、在平凡里找快乐的18岁女孩,同样值得被好好对待。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注:文中关于全红婵训练状态、采访内容等信息综合自新华社、央视体育等官方媒体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