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盯着手机屏幕上的K线图,指尖微微发颤。
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在券商股上栽跟头了,账户里的数字从六位数缩水到五位数的时候,他信誓旦旦地跟老婆保证再也不碰这些"吸血的主儿"。可当看到最近券商板块集体暴动的消息时,那股熟悉的躁动感又从心底蹿了上来。
上海陆家嘴某证券营业部门口,排队取号机前的长龙已经拐了两个弯。保安老王叼着烟嘟囔:"这帮人真是越跌越买,越涨越疯,跟赶集似的。"柜台里的客户经理小陈一边擦汗一边应付着开户市民的咨询,她发现最近来办业务的中老年客户特别多,有位大妈甚至拎着买菜的小推车就来排队,说是要把养老金都投进去。
北京西城区某私募基金的交易室里,基金经理李成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皱起眉头。"券商这波行情来得太突然,但确实有基本面支撑。"他转身对助理说,"整理一下最近三个月北向资金的流向,特别是对金融股的配置情况。"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券商ETF净流入规模高达356亿元,其中外资占比接近四成。
武汉一家火锅店里,股民老王和小赵正就着毛肚讨论行情。"你说这回券商是真要起势还是忽悠人接盘?"老王夹了块肥牛放进嘴里,"我看那个什么PB才1.5倍,比茅台便宜多了。"小赵翻出手机里的研报:"华泰证券最新预测说,如果两融余额突破2.2万亿,券商利润还能再涨三成。你记得2015年那会儿不?两融到顶的时候,券商股集体翻倍。"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显示,当前市场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大关,创下十年来新高。与此同时,31家上市券商的中报业绩集体飘红,其中有13家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100%。这样的数据让许多观望的资金开始蠢蠢欲动,市场情绪像是被点着的干柴。
广州某高校金融学教授刘明在课堂上用了个形象的比喻:"现在的券商板块就像个弹簧,被政策、资金和业绩三重力量往下压了太久,一旦释放,反弹力度会非常惊人。"他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动向,"外资现在把A股券商当作中国经济的温度计,降息预期下,这些金融股的吸引力会进一步凸显。"
杭州的散户刘姐这几天盯盘盯得眼睛发酸。她已经五十八岁了,经历过三轮牛熊转换。"每次都是券商先动,然后大盘跟上。"她边剥橘子边念叨,"但这次感觉不太一样,你看那些小券商涨得比龙头还猛,国盛金控都三连板了。"她翻开记事本,上面记着各大券商的股息率,"4.13%啊,比存银行强多了。"
成都某财经自媒体工作室里,主编正在审核一篇关于券商板块的分析文章。"要特别注意风险提示,"他对小编强调,"沪指在3700点附近的压力位不是开玩笑的,万一成交量跌破万亿,这些券商股分分钟变脸。"数据显示,当前两市日均成交额维持在1.42万亿元的历史高位,但波动幅度开始加大。
南京证券的分析师王磊在最新路演中给出了三阶段预判:"三季度是估值修复期,四季度看政策落地情况,明年上半年可能迎来真正的主升浪。"他特别提到要关注并购重组的政策风向,"现在行业马太效应明显,区域性券商要么抱团取暖,要么等着被收购。"
北京的出租车司机老马也从广播里听说了券商行情。"我拉的好几个乘客都在说这个,"等红灯时他对乘客感慨,"有个老哥说他研究了好几个月,就等这一波翻身。"数据显示,7月新增投资者开户数同比增长71%,不少休眠账户近期都重新活跃起来。
业内普遍认为,这轮券商行情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在于创收模式的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佣金收入,资产管理、财富管理等创新业务的占比正在快速提升。某头部券商的高管私下透露,他们正在筹备一个跨境金融项目,"如果稳定币试点落地,可能会打开全新的盈利空间。"
傍晚的公园里,退休教师周阿姨和几位老姐妹边走边聊。"我闺女说现在买券商还不如买银行,至少踏实。"周阿姨摇摇头,"可你看看市场热度,年轻人都在跑步进场。"她们身后的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的财经新闻正在报道险资举牌券商股的消息,年内举牌次数已达22次,超过去年全年。
夜深了,上海外滩的霓虹灯依然闪烁。写字楼里的交易员们还在加班,有人盯着美联储的议息会议纪要,有人测算着明天的开盘价差。在这个注定不平静的夏天,券商板块的每一次波动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有经验的投资者已经开始思考:当所有人都看好一个方向时,是不是该多留个心眼?
在北京金融街一家24小时营业的咖啡厅里,两位私募经理的对话飘进邻座的耳朵。"你看好这波行情能走多远?""关键看量能,1.5万亿是个分水岭。不过话说回来,资本市场的故事永远讲不完,今天券商,明天说不定就轮到谁了。"窗外,一辆印着某券商广告的公交车缓缓驶过,车身上"价值发现,财富同行"的广告语在夜色中格外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