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88彩 > 88彩介绍 > 在厄立特里亚待了三个月,我不是在探险,我是在见证什么叫非洲朝鲜
88彩介绍
在厄立特里亚待了三个月,我不是在探险,我是在见证什么叫非洲朝鲜
发布日期:2025-08-30 02:16    点击次数:137

在厄立特里亚待了三个月,我不是在探险,我是在见证什么叫非洲朝鲜

去厄立特里亚之前,我对这个国家的认知几乎为零。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包括我自己在海关被拦下来三次,工作人员疑惑地问:"这个国家真的存在吗?"

真正在阿斯马拉生活了三个月后,我才明白为什么这个国家被称为"非洲朝鲜"。这不仅仅是一个比喻,而是对现实的精准描述。

01 连不上的网络世界

刚到厄立特里亚的第一天,我最急迫的事情就是连接WiFi。作为一个习惯了随时在线的现代人,没有网络就像失去了与世界的联系。

但我很快发现,这里的"网络"是一个相对概念。

我找到了阿斯马拉市中心唯一的"WiFi咖啡厅"。说是咖啡厅,其实就是几张破旧的塑料椅子和一台路由器。网页20分钟都打不开,上网费用还颇为昂贵,一小时需要41纳克法(7人民币)。

这让我想起了那些科幻小说里描述的反乌托邦社会,没想到在2024年的现实世界里,居然真的存在这样的地方。

02 意大利建筑里的时空错乱

阿斯马拉最让人惊艳的,是它的建筑。

走在哈内特大道上,目前城市中仍有400多栋意式建筑。玫瑰圣母教堂是由意大利殖民当局花六年时间兴建的,于1922年建成启用。教堂以伦巴第罗曼式风格兴建,有高达52米的钟楼,可俯瞰市区景色。

在1930年代被称为小罗马的阿斯马拉,确实有着浓厚的意大利风情。每一栋建筑都在诉说着殖民历史,从装饰艺术风格的电影院到包豪斯风格的加油站,从未来主义的菲亚特大楼到古典的政府办公楼。

2017年,阿斯马拉为因其保存完好的现代主义建筑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但这种美丽背后,隐藏着深深的讽刺。这些精美的建筑就像博物馆里的展品,美则美矣,却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我住的地方离市中心不远,但出了核心区域,破旧的房屋、拥挤的街道和简陋的基础设施,无不诉说着这个国家面临的经济困境。

03 终身兵役的荒诞现实

在厄立特里亚最让我震撼的,是它的兵役制度。

1994年开始实行国民服务计划,18~40岁的公民均须参加18个月以上军训或后备役服务。但这个"18个月"在现实中变成了无期限。在这里,无论男女,只要年满18岁,就要开始无限期服兵役,只有身患严重永久残疾的人才能免除。

更荒诞的是,这里的兵役内容远不止常规的军事训练,还包括修路、修下水道、建房、城市维护等各类劳动。

我亲眼见过在石料开采现场,服兵役的人们在专人监督下劳作,尽管长官宣称这是义务劳动,但工人们坦言自己是被强迫的,每天工作4小时却没有任何报酬。

这种制度的直接后果是大量人口外流。据统计,2016年平均每月就有近5000人出逃,曾经拥有600万人口的厄立特里亚,到2023年人口已锐减至360万。

我遇到的一个25岁的当地青年告诉我,他已经"服役"七年了,没有工资,不能自由离开,连结婚都需要上级批准。"这不是兵役,"他苦笑着说,"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奴役。"

04 咖啡文化里的温度

尽管政治环境严酷,但厄立特里亚人民依然保持着他们的生活情趣,特别是咖啡文化。

在阿斯马拉的街头,随处可见传统的咖啡仪式。女主人会先烧香,然后在小炭炉上慢慢烘焙咖啡豆,整个过程充满仪式感。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邻居们会自然而然地围坐过来,分享这一天最美好的时光。

我被邀请参加过几次这样的咖啡仪式。那些善良的人们,尽管生活困苦,依然愿意与陌生人分享他们最珍贵的东西——一杯香浓的咖啡和几小时的温暖时光。

05 物价与现实的反差

厄立特里亚的经济状况用"困难"二字都无法形容。

当地货币为纳克法。官方汇率1美元兑换15纳克法,但黑市汇率要高出数倍。厄工业落后,物资匮乏,物价普遍较高。尤其是牛羊肉、鸡蛋等。主要日用品缺乏,价格较贵。

厄金融服务业落后,除阿斯马拉宫酒店(当地最高档的酒店)外,大多数消费场所只收当地现金货币。

我去当地市场买过菜,一个西红柿要5纳克法,按官方汇率算是两毛钱人民币,但对于月收入只有几百纳克法的当地人来说,这已经是不小的开支。

更让人震惊的是电力供应。厄只有80%左右的大中城镇地区和不到5%的农村地区(约160个村庄)实现通电。即使在首都阿斯马拉,停电也是家常便饭。

06 医疗:在生死边缘的挣扎

厄立特里亚的医疗状况更是令人忧虑。

当地私立医院和诊所很少,收费高。国立医院收费较低,但条件较为简陋。我去过一次国立医院,看到的景象让我久久难忘:破旧的设备、短缺的药品、过度劳累的医护人员。

中国的医疗援助在这里显得弥足珍贵。中厄医疗合作始于1997年,中国首批13名医疗队员于当年9月赴厄工作,迄已派出17批305人次。目前,中方在厄医疗队员共有18人。

我有幸认识了几位中国医疗队的医生,他们告诉我,在这里工作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缺乏基本的医疗设备和药品。很多在中国轻松治愈的疾病,在这里可能就是死亡判决书。

07 教育:免费但困顿的求知路

让我意外的是,厄实行从小学到大学的免费教育。全国有474家学前教育机构、833所小学、302所初中、89所高中、6所职业学校。

但"免费"并不意味着"优质"。我参观过几所学校,看到的是简陋的教室、短缺的教材、老旧的设备。厄小学教育毛入学率为93%,中学约为70%,高中约为31%,全国识字率80%。

更让人担忧的是,阿斯马拉大学曾是唯一的高等学府,2006年厄政府进行高教改革,将阿斯马拉大学拆分为7所学院。这种拆分的结果是教育资源进一步分散,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在贵州财经大学与厄立特里亚合作建立的孔子学院,我看到了当地人对外界知识的渴望。那些学习中文的学生们,眼中闪烁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08 重新定义"发达"与"封闭"

在厄立特里亚生活的三个月,让我重新思考了什么是发达,什么是落后。

由于厄立特里亚被西方国家指控"存在普遍的非法劳役"、一党专政以及"侵犯人权"等问题,亦是无国界记者组织评估的全球新闻自由指数排名最低的地方之一,被西方媒体称为"非洲的朝鲜"。

这个称号并非空穴来风。建国以来,人民民主与正义阵线一直为厄立特里亚的唯一政党。厄立特里亚定期会计划进行一次全国性的选举,但每一次都会被取消,至今从未有过一次成功的大选。

该国唯四允许的宗教是逊尼派伊斯兰教、厄立特里亚东正教会、罗马天主教和路德会,不过这些注册教会也受到严格管控。基督教组织释放国际估计,约有220名基督徒狱中在押。

但同时,这个国家也有它独特的一面。厄治安形势总体较好,除偷盗事件时有发生外,主要城市鲜见抢劫、杀人等恶性刑事案件。

厄立特里亚人民在经历了30年的独立战争后,确实实现了政治独立,但代价是另一种形式的封闭。他们用自由换取了稳定,用开放换取了安全,用个人权利换取了集体认同。

旅行小贴士:

- 签证:需要提前办理,准备好充足的资料,因为这个国家确实冷门到海关都可能不认识

- 货币:建议携带美元现金,当地很少有地方能刷卡

- 通讯:不要指望网络,做好"数字排毒"的准备

- 住宿:阿斯马拉宫酒店是最好的选择,其他地方条件有限

- 交通:公交车统一1纳克法,但班次较少,建议步行或包车

- 气候:阿斯马拉海拔2350米,全年气候宜人,被称为"云端上的城市"

写在最后:

站在阿斯马拉海拔2350米的高原上,经常可以看到白云在脚下飘浮的景观,我想起了一个古老的问题:自由和安全,如果只能选择一个,你会选择哪个?

厄立特里亚人民选择了安全,但代价是失去了选择的自由。他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争的国家,但也生活在一个没有声音的国家。

或许有一天,这个被云雾环绕的高原国家会重新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但在那之前,它将继续作为21世纪的一个特例,提醒我们珍惜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由。



Powered by 88彩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