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想吞下加沙?加沙局势迷局与以色列的“弹片策略”
聊聊加沙地带最近的事儿。常有人说以色列可能吞并加沙,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现如今的局势,就算哈马斯最后接受流亡,和当年的巴解组织相比也没啥赢家可言。毕竟,哈马斯很可能是丢掉武器走人,这比当年武装撤离的巴解惨多了。但哪怕给哈马斯留个体面出场的空间,以色列能完整控制加沙吗?门都没有。
去过以色列的人都听过个说法,“嵌在屁股里的弹片”这意思就是说,加沙问题就是块老疙瘩,弄不掉,疼起来还挺要命。以色列真要统管那两百多万人,怎么可能安生?给他们搞选举吧,还怕两百万人全让你政府翻了天。要是像治外国人一样治理,那等于埋了自家地雷。
当年以色列主动让出了加沙,其实就是个撒包袱。维持统治成本太高,不合算,把地儿留给巴勒斯坦就像南非当年建“黑人家园”你是外人,有事来打工,完了回加沙,不让你成心腹大患。以色列一度还想着同哈马斯搞点温和路线,多给点工作岗位,不过现在看也泡汤。
哈马斯的本事就是定期搞点事,既能保住伊朗、卡塔尔给的钱,也能在国际上刷存在感。以前一次行动能换几年粮,现在闹大了,以色列直接动真格,但就算如此,以色列也吞不下加沙。
如果加沙不能直接管理,那咋办?最理想的设想,是学南非那套,让加沙继续是“家园”,扶个新头目管事儿。但现实里,找个能指使得动又听话的“代理人”,难度太大。巴解组织虽然在约旦河西岸乖了,可加沙这摊子不一样:靠外援、靠“斗争”生存,没个实业,都是外头的钱撑起来的。这种“苦难经济”,不靠外来援助还真活不下去。
约旦河西岸那边自己有点小经济,分点关税,还能勉强过日子,巴解组织变成上班族,革命劲儿早淡了。但加沙哈马斯完全是另一种活法,更像是全球革命的马前卒,挣钱靠外头的捐助和支援,有点冲突就能拿到抚恤金。咱们中国独生子女多,巴勒斯坦人家里孩子一大把,哪个当了“烈士”,家里吃喝都不用愁,可惜以色列后来开拆房子的狠招,遏制了一阵子自杀式袭击。
如果哈马斯一旦流亡,权力空白就来了。以色列其实早就想让阿拉伯国家出点维和部队接盘,自己省心。现在的“我要彻底铲除加沙哈马斯”,多半是说给选民听,真能如普京那样大清洗、移民?没那本事,也不现实名副其实。大规模驱逐人口,在现代社会很难过关。
最后只剩一招:分块切割。以色列牢牢把握军事要地,加沙地带划成两三片,分别由阿拉伯维和警察或者以色列扶持的地方部队去看着。这种模式看着没出路,其实就是“弹片策略”没办法的解决办法。以色列过去觉得一个哈马斯好商量,现在才明白,被一个铁腕头目控制反倒威胁大;零散点、互相掐,倒还可控。
说到底,加沙问题没解。内塔尼亚胡也只能边走边看。这局你能看出啥门道没?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吧!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