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摸到方向盘,手柄还带点油腻,真心觉得这车买了快三年,居然还那么顺。看看引擎盖下的那台2.0T,一股子熟悉的气味,像是你在厨房里煮面那股香味。估算一下,11.8万公里,这车的里程其实不低(这段先按下不表),但它没明显的顿挫感,动力输出还算顺畅。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买二手车最怕的不是发动机问题,而是那种不知道谁早上用煤气灶一直开着的异味。
我就想,当年买这车时,销售也说这车跑得多,质量还在的——老实说,除了看外观还算过得去,内部做工,尤其是塑料部分,也不像国产那种粗糙的感觉。其实我挺喜欢它那匹2.0T,平时开得轻快,百公里基本在8秒多点(这算不算快?我也没详细算过……)。但有个疑问:这么大的车,油耗估计在多少?个人体验感来看,市区跑要13左右,还没涨到4.7元一升,我算过每公里成本大概是0.5元吧。这个数字算合理吗?大概每年油费就得7000多。
二手价格低。市场行情大概是21.2万到25万,而他现在卖价不足20万。反正我一看,估价偏低,但这个价位买到的奥迪,配置上也算普通,真皮座椅、全液晶仪表盘,语音识别……这些我觉得用着挺方便,但实际上新车带那港币级的娱乐系统,二手车上大多都没了。
对比另两款同价车,比如君威和凯迪拉克CT5,差异很明显。凯迪的内饰豪华感更强,座椅皮质也更细腻,但发动机声音偏大,开起来没那么静谧。君威操控平顺,但空间就没奥迪那么大气。实际用起来,奥迪整体更偏灯厂——灯光、音响、座椅调节,都是体验的重点。而我有个疑问:这车经过3次过户(据说过去都在不同人手里),会不会对车的整体品质有影响?我心里没底,但想象中的二手车杀手,总让人担心。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很多二手车买的不是车本身,而是那一段故事。有人说,无所谓,反正便宜就行,但我觉得,部分费用可能暗藏陷阱。行驶11.8万公里的车,刹车片、轮胎、变速箱油都得换?大概每样要几百,全部算下来,也就几千块,但算是必要的投资吧。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相册,发现这车的轮毂有点刮痕,显得显眼了点。二手车很多细节都藏在微小的划痕、发光不均匀上。很多人买车,第一件事就是查车架和维修记录,但我觉得,车主平时的养护惯,才是长久耐用的关键。这辆车的维修纪录还算靠谱,没遇到过重大事故或引擎渗油的噩梦。
你们觉得,花两万块买车,到底值不值?这还得看你资金实力和用车需求。有人用车很随性,几百公里大货赶场,但有人坚持品牌、口碑,想着省心。我说句心里话,这车如果后续维护得当,多用几年,也还能卖个好价。
我还在想,车内那些细节,比如座椅包覆皮的调节按钮,用着难不难?我曾经遇到一辆车,座椅调节旋钮被反复用到松弛,转起来像磨碎的硬币。还记得,销售那次说,这车的零件都还算正常,但我还是留了个心眼。
有个问题:二手的奥迪,能不能保证里外都逼近新车的感觉?或者,它就像那件老衣服,有点味道,但还能穿几年?我很怀疑,这个还能再跑几万的说法到底是不是广告词。而且,后期维修是不是会比国产车贵一些?这点我一直心存担心。
说到小情绪,老实说,二手车买得烦,有时候觉得自己像在买二手烟,心里有点堵。特别是碰到过户频繁的车,显得不那么纯正。好在这辆车的整体状态还算过得去,开起来也挺顺,虽然不是全新的,但也不烂大街。
结尾我还想留个悬念:这辆车一直在绥化,寒冷地区的车况,会不会更受影响?尤其是冬天开暖气,冷凝水会最先影响哪个细节?这都得实际用过才知道。反正,那天早上,阳光刚好打在仪表盘上,忽然觉得,这种用车的仪式感,也挺微妙的。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什么用车中的小细节,觉得特别能触摸到生活的温度的?
这点,挺让人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