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长蓝佛安的一番话振奋人心,国家账本的“余额”与“支出力”齐飞,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敢想敢干。他提出“十四五”时期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蛋糕”都明显变大,收入106万亿元,支出136万亿元,这账本看得像过日子的高手,这么大的经济体量还能保持条理清晰、开源节流,确实让普通人感慨财技一流。
而最让人满意的是,这么多“真金白银”并没有迷迷糊糊地投进“大水漫灌”的无底洞,而是精准专注于民生大事。比如教育20.5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9.6万亿元、医疗卫生10.6万亿元,这可都是大写加粗的“民生导向”,每一笔都投进了咱们老百姓的实打实的幸福感。这就像家庭里做预算,教育得多投入,因为孩子是未来;养老保险、医保这些也不能掉队,因为咱们要有病敢看、有老能靠,这种逻辑既暖心又硬气。而财政部的几笔大招更是看得人心花怒放:发1000亿元育儿补贴、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不是直接解决了很多年轻人的养娃焦虑吗?生育鼓励政策终于掷地有声,人们大概可以喊一句“有盼头了!”
然而,大钱花得漂亮,小账得算清楚。这几年来政府债务问题被反复“盘问”,蓝佛安干净利落地给了一颗“定心丸”。92.6万亿元的政府负债,总量虽然看着令人倒吸一口气,但68.7%的负债率依然健康合理。更妙的是,这不是空债,而是背后有大量优质资产支撑,还通过限额专项债的创新玩法削减了不少利息成本,为未来省下4500亿元利息,这跟天天研究“省钱攻略”的业内高手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然,关于融资平台和地方隐性债务的改革措施,可谓硬刚痛点。60%以上的融资平台隐性债务即将清零,这些老大难问题快速清场,释放出了政策空间,让地方政府有了更多底气和能力投身经济发展,这种“断臂求生”的财务动作确实值得点赞。正如蓝佛安所说,“发展是目的,化债是手段。”让我们老百姓听得明明白白,账面看来,算的都是“良心账”,这样的道理放在咱家庭理财上也绝对通用。
而抓住读者目光的,还有他用于化债改革后带来的成效。融资平台改革后,金融环境的改善不容忽视。借钱的银行敢放贷了,弄钱的企业有了更好的商业环境,我们普通人以后申个小额贷也许会没那么难,也会更放心。日子里的人情往来虽然不能光靠借钱跑通,但没钱又要周转不开的尴尬会大大减少,这不就是幸福生活里的小确幸吗?
财技高超的蓝部长还透露了关键点,“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不仅是财政政策的高妙思路,也是治国理财的哲学精髓。未来“十五五”期间,政府将建立与高质量发展适配的债务管理机制,这番话看似技术流,其实舞步轻盈得很,既为我们眼下的生活护航,又为未来的长远幸福做预留。大型财政玩家,你说稳不稳?
而让人反思的是,这106万亿元的财政预算“蛋糕”,花在了老百姓身上,为孩子、老人、医疗健康铺了金光大道,那我们是否也需要用同样的责任感回报社会?层层传递下来的好政策落地到个人时,是否已经被我们充分用好?是不是更加努力开启自己的幸福生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