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62岁的乌克兰前矿工对记者说:“我身体硬朗,愿意去维修装甲车的传动轴。 ”然而在这句看似坚定的“自愿”宣言背后,是一个国家兵源彻底枯竭的残酷现实。
2025年7月2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签署了一项引发国际社会震动的新法律,允许招募60岁以上的男性入伍。这项法案在乌克兰最高拉达以306票支持的高票通过,几乎没有任何阻力,标志着乌克兰在经历三年多战事后,兵源短缺问题已达到前所未有的严重程度。
根据新法律规定,如果军医认为符合条件并得到军队指挥官的批准,退休人员可以入伍从事非战斗工作。合同有效期为一年,经进一步批准后可续签。 法律文本写着这些“银发士兵”将被优先分配到后勤和技术等需要经验的岗位,官方表示这样可以让经验丰富的老年人发挥专长,同时解放年轻人投入到更需要体力的前线作战。
然而,战场的残酷现实远远超出法律文本的美好设想。 在顿涅茨克地区的战地医院,医生们已经收治了多名60岁以上的伤员。 一位顿河康斯坦丁洛夫卡的乌军司令直言不讳地说:“你无法想象让一个60多岁的人背着30公斤的装备在战壕里作战是什么情景。 他们的反应速度慢,体力不支,很容易成为靶子。 ”
一位刚从巴赫穆特轮换下来的连长讲述了真实事例:一位62岁的炊事员被迫拿起武器参战,因为阵地上已经没有任何年轻士兵了。这种情况彻底戳穿了“非战斗岗位”的承诺,当阵地被突破时,每个人都是战士,不管你是20岁还是60岁。
乌克兰的兵力危机已经达到了临界点。 自2022年2月冲突全面爆发以来,乌克兰禁止18至60岁之间的大多数男性离境。随着战事持续,人员损失不断增加。 2024年,基辅政府已将征兵年龄从27岁降至25岁,并收紧了动员规定,然而这些措施仍然不足以填补前线的兵力缺口。
前线的兵力缺口持续扩大,在顿涅茨克前线,乌军一个满编4000人的旅,实际作战人数常不足800人。 新兵中不乏连基本武器操作都不熟悉者。
乌克兰社会正在为这场冲突付出巨大代价。 根据数据,乌克兰的总人口从2022年的4300万减少至2024年的2800万,三年内减少了1500万。 街头“抓壮丁”的现象时有发生,征兵办的军人在街头、酒吧甚至音乐会场所随机带走青壮年男子强制入伍。
在基辅地铁站,经常可以看到年轻人躲避兵役检查的慌乱场景。 甚至传统上相对安全的利沃夫等西部地区也出现了强制征兵现象。 社交媒体上流传着各种躲避兵役的“攻略”,从装病到贿赂医务委员会,各种方法层出不穷。
赫梅利尼茨基有61名检察院男性职员集体伪造残疾证明以逃避兵役。 这种大规模的公职人员逃避兵役现象,暴露了社会内部的深刻撕裂和抵触情绪。
经济方面,乌克兰2025年GDP仅相当于2021年的60%。 新法律承诺60岁以上志愿者在试用期即可领取1.2倍国家平均薪酬,并且享受一级医保待遇。 但问题是,乌克兰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财力兑现这些承诺?
基辅大学经济系的模型推算显示,2025年国防预算只够覆盖4万名60+志愿者的全额福利。 如果报名人数超过6万,地方财政就将左支右绌。 经济学教授伊万诺夫警告说:“我们正在用明天的钱打今天的仗,这种模式不可持续。 ”
人口结构的恶化同样令人震惊。 乌克兰的街道上,越来越少见到年轻男性的身影。 商场里,咖啡馆中,甚至公园长椅上,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 这个曾经充满活力的国家,正在为生存而耗尽最后的人力资源。
新生儿数量骤降72%。 2024年上半年,全国死亡人数是新生儿的三倍,产科病房空置率超过六成。 药店最畅销的是抗抑郁药物。 药剂师透露,许多老人囤积药物以应对绝望时刻。
一位67岁的阿富汗退役老兵在基辅火车站笑着说:“我来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心里那点责任感。 ”周围年轻的志愿者为他鼓掌,但掌声背后是一个国家难以言说的兵源枯竭之痛。
甚至那些本该安享晚年的老年人,也开始收到征召通知。 一位战地护士痛心描述,送来的新兵骨瘦如柴。 这种强制征召,不仅消耗了人力,更摧毁了民众的意志和国家的凝聚力。
在哈尔科夫这样的工业重镇,当地教师平均年龄已达58岁,社会活力正被抽走。 许多家庭支离破碎,青壮年和儿童纷纷离散,留守的主要是老年群体。 他们生活困窘,孤独挣扎。
乌克兰的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如顿巴斯地区的石油和煤炭,已受大国掌控,不再为其所有。 俄罗斯觊觎其能源资源,控制着顿巴斯。 去年经济萎缩了8.4%,经济萎缩趋势仍在持续。 养老金全赖欧盟贷款维系。
面对前线人员严重不足,这些老年人是否真的只会被安排在后线? 现实给出了残酷的答案。 当阵地上没有足够士兵时,年龄和身体状况都成了次要考虑,每个人都被期望拿起武器作战。
一位62岁的乌克兰男子的故事令人心碎:他的儿子去年在前线阵亡,现在征兵处又找到他,问他“我去了谁照顾瘫痪的老伴”,对方只回答“国家需要你”。 这种不顾人情冷暖的征召方式,反映了兵源短缺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乌克兰的征兵政策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内部矛盾。 2023年征兵年龄上限为25岁,如今已扩大至所有17至60岁的男性公民。 敖德萨港的渔民被迫在生计与兵役间抉择。拒绝服役将导致银行账户被冻结。
战争动员率通常不超过5%,但乌克兰早已突破这一红线。 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的民调显示,超过70%的乌克兰人表示有亲友在战争中伤亡,这一数字在东部地区高达90%。
城市“鬼城化”现象比战场更令人震惊。 距前线80公里的波克罗夫斯克战前有6万居民,如今仅剩1.2万留守者。 超市货架长期空置一半,公共交通已停摆。 老人需步行三公里购买基本食物。 教育、医疗及基础设施体系已跌入谷底。
乌克兰深陷地缘政治博弈之中。 西方援助常被用于平衡其自身利益,并非单纯的无私帮助。 大量援助款项转化为前线武器,亦存在被挪用或贪腐现象。 西方协助实为经济与政治层面的运作。
欧盟去年公布的援助数据中,实际拨付给该国的比例甚微,约半数资金仅在账面流转,实为援助方自利。 俄罗斯掌控资源,西方援助实为利益交换。 这场战争几乎没有真正的赢家,乌克兰的被动地位显而易见。
缺乏资源、人才和市场,乌克兰难以自立。 欲求突围,该国需先弥合内部裂痕。 但现状令人心寒。 一位社会学教授在钢铁厂地下掩体中为学生讲授最后一课时引用联合国预测,到2040年,乌克兰劳动人口将减少三分之一,儿童数量减半。 他悲叹:“我们并非与俄罗斯作战,而是与整个国家消亡的倒计时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