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不公平了!”在国外最大的问答网站Cora上,一个问题激起了千层浪:“中国刚刚宣布延长了对45个国家的单方面免签,为什么名单里没有印度
这位印度网友的困惑溢于言表。他列举道:“我们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全球多少科技和金融精英来自印度?既然他们能对这么多国家开放,为什么唯独跳过了我们?难道我们庞大的游客群体,不能给他们带去收益吗?”
这个问题,就如同一块石头猛然间砸进了那平静的湖面,各国网友的讨论,刹那间“如锅被炸开般”热闹了起来,观点之间的碰撞,格外激烈得很,充分彰显了极为迥异的国际视角。
一位韩国网友率先泼来了“冷水”他的看法非常直接:“别搞错了,延长免签名单,本质上是为了吸引更多人去他们那里消费。”他认为这份名单上的国家要么是传统发达国家,要么就是能带来高额短期消费的国家,这是一种务实的选择。
这位韩国网友随即话锋一转,带着几分自傲,对比道:“我们韩国,根本不需要依赖这种噱头。光靠美妆,韩剧和美食,就能吸引全球游客。我们只对中国开放了济州岛,但是每年,依旧有海量的中国人涌入首尔购物。”在他的逻辑里,吸引力是靠自身的“软实力”挣得的而不是靠放宽门槛“求”得的。
你只看到了你,想看到的,却忽略了最基本的东西。一名俄罗斯网友的评论则切向了另一个维度——对等原则。他犀利地指出:这种便利,通常是双向的。印度并没有给中国实行免签,相反中国公民去印度的程序,还十分严格。既然你设置了高门槛,又怎能抱怨对方没有为你铺上红毯呢”
这位俄罗斯网友的发言“火力全开”。他补充说,免签绝不是拍脑袋的决定,而是涉及出入境管理、游客流动管控等复杂共识。他还毫不客气地提到:“而且坦白说,印度游客在国际上的‘滞留率是出了名的高,某些卫生习惯也确实让人头疼。换成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轻易对你们敞开大门。”
“我,同意楼上的看法重点,可能不在旅游,而在管理压力。”一位马来西亚网友提供了新的佐证他称依据他的观察,很多印度人出国的首要目的,似乎是工作,而非旅游。
他描述了一个极端的传闻:“前段时间不是有报道吗?
一批印度人抵达中国,在出境时被发觉,他们身上既没有足够的现金,甚至就连返程票与酒店订单也都没有。
这哪里是游客,
这根本就是奔着打黑工来的,
”他总结道,这样一群“身无分文”的人,无论对哪个国家都是一个“定时炸弹”,最后连机场都没出就被遣返了
“如果开放免签,带来的不是效益,反而是沉重的边境管理压力”
讨论的深入,让一位德国网友也加入了进来。他试图从更宏观的层面去分析:“签证政策往往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他提到2022年4月,印方曾以“对等”为由暂停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虽然在2025年7月恢复了,但流程远比以前复杂,便捷的电子签证通道也迟迟没有恢复。
他冷静地分析:“再加上这几年双方在一些问题上,时常存在分歧与摩擦。这种不稳定的因素,必然会影响到,签证政策这种,需要高度互信的调整。”
这场讨论逐渐演变成了两个阵营。一方以提问的印度网友为代表,认为中国错失了来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巨大红利,是“算不清账”;另一方则以俄、马、韩等国网友为代表,认为这恰恰是“算得太精”的结果——他们考量的不仅是能“挣多少”,更是要“管不管得住”,以及最基本的“你来我往”是否对等。
看完了全球网友的激烈交锋,你觉得中国迟迟不给印度开放免签,背后真正的症结究竟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本文内容超过90%由作者原创,其余部分通过AI辅助查询收集和验证信息来源,所有内容均经过严格审核与复核。文章旨在传递正能量,杜绝低俗与不良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