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在电梯里看到那种让人一愣的广告?最近桃李面包就因为一条中秋广告,被全网骂惨了。
他们打了个广告,说:“有人说五仁不好吃,我们认为:那是因为你还年轻,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
网友直接炸了。买个月饼而已,怎么还得先经历社会毒打?谁爱吃五仁还得被教育一番?
很多人觉得,这哪是卖月饼,分明是在居高临下地讲道理。语气里全是“我懂生活,你不懂”的傲慢。大家越看越不舒服,像被谁指着鼻子说“你还不够苦”。
这让我想起李佳琦那次翻车。他说“找找自己原因,工资涨没涨”,结果也是瞬间惹众怒。其实两件事挺像的,都是用“教育”的姿态去跟消费者说话。
可现在的年轻人不吃这套。我们不缺道理,缺的是被理解。谁愿意花钱买东西,还得顺便听你上一课?
桃李这下意识到不对劲了,赶紧把广告撤了。说是内部搞共创,让员工自由发挥,没想到闹成这样。
听起来好像挺无辜,但接下来的操作更让人无语。他们京东店里的五仁月饼突然显示没货,官方账号还发了一句:“领导正在接受现实的毒打,以后交给年轻人管。”
这话说得好听,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甩锅。让领导出来“挨打”,年轻人来背书,好像问题就解决了。结果网友更生气了,觉得他们根本没诚意。
更揪心的是,这不是桃李第一次出事了。
就在前不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查,发现他们一款切片面包菌落总数超标。五个样品里,有两个数值直接飙到十几万CFU/g,而标准是十万以内。
啥意思呢?就是说这面包生产环境可能很脏。细菌太多,不仅容易坏,吃了还可能拉肚子。老人孩子吃了尤其危险。
其实这020年,他们天津工厂的蛋糕就被查出菌落超标。2022年,同一家工厂又因为蛋糕里有飞虫,被罚了五万。
最吓人的是2023年初,辽宁一位女士在面包里咬到了两厘米长的锈刀片。想想都后怕,要是吞下去了怎么办?
我搜了一下,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桃李的投诉有五百多条。头发、苍蝇、发霉的面包……五花八门。保质期内就长毛的都有人遇到。
这次菌落超标的事,当地市监局罚了他们一万块,没收三千多块违法所得。可你桃李一年赚几十亿,这点罚款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罚得太轻,等于变相鼓励犯错。反正出事了也不疼不痒,谁还愿意真把品控当回事?
回头看桃李其实挺励志的。1995年从辽宁一个小作坊起步,靠新鲜和便宜打开市场。后来搞“中央工厂+批发”模式,成本低、配送快,迅速铺遍全国。
2015年上市,成了“面包第一股”。最风光的时候,年营收超60亿,街边便利店几乎都有它的身影。
可扩张太快,问题也就来了。现在全国有三十多个生产基地,但管理和品控根本没跟上。
听说有些新厂设备老旧,消毒走个过场。为了赶订单,质检都能简化。原材料采购只图便宜,供应商都不好好审。
更离谱的是,品控部门说了也不算。发现问题,一句“别耽误生产”就给压下去了。
现在口碑塌了,想挽回不容易。光道歉没用,得真做事。
所有工厂得彻底检查,设备该换的换,流程该严的严。不合格的厂子,干脆停了。
供应链要收紧。谁家材料有问题,直接拉黑。不能为了省几个钱,拿消费者健康冒险。
产品也得跟上时代。别老靠红豆、五仁撑着,多搞点健康、低糖、适合不同人群的新品。
最重要的是态度。别再玩“甩锅文学”了。出事就认,有错就改,别总想着用段子糊弄过去。
桃李花了三十年从一个小厂做到行业龙头,可信任崩塌,往往只要几次事故。
这不光是桃李的问题,也是很多国货品牌的通病。做大了就忘了初心,觉得名气能抵质量问题。
最后:
一个品牌再大,也大不过消费者的信任。你可以讲情怀,但前提是面包得干净安全。别总想着教育别人,先学会尊重。老百姓要的不多,就是一口放心吃的面包。这事不难,就看你想不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