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逐渐陷入众叛亲离的困境,其背后是军事、道义与战略层面的多重崩塌。
军事行动上,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已演变为人道灾难。截至2025年9月,超6.3万平民死亡,多为妇女儿童。加沙被封锁,物资断绝,联合国28次救援申请均遭拒,难民营民众只能在废墟中等死。以军还将“精准打击”异化为集体惩罚,如突袭多哈造成平民伤亡,引发多国联合谴责,阿联酋召见大使表达愤慨。
道义层面,以色列彻底崩塌。2024年5月,以军摧毁有美联社等办公室的媒体大楼,被联合国认定为“压制舆论的战争罪行”。2025年11月,国际刑事法院对内塔尼亚胡等人发出逮捕令,指控其利用饥饿作为战争工具、犯下不人道行为。如今,以色列系统性复制压迫模式,将儿童炸弹涂鸦作为宣传工具,彻底消解了道德正当性。
战略上,以色列误判形势导致全球孤立。美国虽提供援助,但已无法掩盖国际社会的愤怒,美以同盟出现裂痕。地区盟友也纷纷背离,玻利维亚等国与以断交,土耳其暂停贸易,法德等加入谴责行列。
以色列的众叛亲离,是长期战略选择的结果。从拒绝“两国方案”到扩张定居点,每一步都在将盟友推向对立面。当道义底线被反复践踏,等待以色列的将不仅是外交孤立,更是文明意义上的自我放逐。历史警示着,人道底线不可逾越,否则终将被时代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