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俺在网上看到美国《战区》那个网站,爆了个大料
说咱们中国版的V-22“鱼鹰”战机首飞了
你说这玩意儿,大家本来还想着“九三大阅兵”能给咱们露个脸,结果,人家没出现,弄得外头议论纷纷
俺听说不少人说这机子技术还不成熟,这话也不完全对,咋说呢……技术确实还没到能拿出来给大伙儿看看的水平,连批量装备都没
《战区》那文章里说,这货的名字、设计的单位和技术参数都还没弄清楚
光看外形,明显是借鉴了美国的V-22和意大利莱昂纳多家那个AW609
可细瞧瞧,它又不一样,那个尾巴用的是传统的高位T尾翼,还有方向舵啥的,机身两边还各有一个小门,三点式起落架配单轮
估摸着,这玩意儿起飞重量比“鱼鹰”轻多了,可能才18000磅
远远没“鱼鹰”那52000磅重
▎这套路俺还真看有点意思
俺听说,中国这几年在珠海航展上展示了不少倾转旋翼的无人机,竟然有人说咱们可能一步就跳过有人驾驶
就说那款UR6000,明摆着是民用的无人倾转旋翼机,说明咱们对这类飞机挺感兴趣的,技术也不落后
外媒猜测,这版中国V-22先出民用的,军方要是喜欢
至于军队有没专门立项弄军用的倾转旋翼机
这信息这会儿还不够,没人说得明白
要知道,很多人以为美国V-22之后就不玩倾转旋翼机了
美国早就启动了个FLRAA项目,竞标的主角是西科斯基和贝尔公司
目标是替代那款服役超过40年的老“黑鹰”直升机
宁夏那边正是贝尔设计的V-280,速度能飙到280节,差不多520公里每小时,比“鱼鹰”更轻巧灵活
预计2030年装备美军
咱们这次曝光的中国版,跟“鱼鹰”比起来
但美国媒体说了,咱们不是简单照抄,这玩意儿全地方就两家公司能做
咱们有这能耐,说明咱航空工业水平蹭蹭往上窜了
▎这玩意儿设计难得很
你想,倾转旋翼机就是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混合体,两边的优点都想要
但那技术矛盾就摆在那儿
这个玩意儿难设计难制造,真是航空界的“天花板”难度
美国当年设计“鱼鹰”搞了20年才服役,服役后也总爱和事故联系一起
它得靠两台发动机一起发力,动力系统得配合得天衣无缝
相比起断个机翼还能飞的固定翼飞机,这货容错率低得吓人
再说了,这玩意儿中间有根主轴,连着这样机翼,承受压力大得不得了
涡轴发动机转速高得吓人,得经过减速装置才能转给旋翼用,这减速器设计时得考虑得清清楚楚
为减轻重量,V-22很多部件都是特种材料,价格自然蹭蹭蹭地往上涨,一架飞机贵得吓人
单机价是“黑鹰”的四倍有余
在飞行时候,这玩意儿得在直升机模式和固定翼模式之间来回切换,切换时会有个叫涡环的危险状态,一不小心就动力失衡
听着就刺激,这玩意儿不是一般人玩的
得是真牛叉的工程师和维护团队才能撑起来
虽然事情一大堆、事故不少,美国这“鱼鹰”还没闲着,还在研发新型号,人家不扔这块宝贝
说明这套路确实还有它的价值
网络上有说,这中国版的倾转旋翼机未来可能上076或者“福建”号航母
要是这玩意儿装备上了,解放军攻台的花样儿可能得变,速度快,隐蔽性也高
台湾海峡宽度有100到300公里不等,传统直升机飞过去得老半天,像Z-20这类主力运输直升机,飞行半径有限,速度慢得跟小推车似的,飞个海峡得40分钟,暴露时间长
军舰上带直升机空中突击得先拿下制海制空权,但这前提一旦达成
但换成类似V-280这种歪脖子飞机,速度快了两倍
就算陆地起飞,飞越台湾海峡估计20分钟不到
这事儿美国媒体都注意到了,猜测这正是中国急着搞倾转旋翼机的关键原因
说实话,我觉得这玩意儿不光是技术的展示
更是咱们军事套路里边的一个杀手锏
就像俺们平时说的,装备得跟上节奏,速度快了,打起仗来才带劲,对付现代战争
这速度和隐蔽性可都是命根子
老厉害了,给咱们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