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250亿欧元的货物堵在边境,欧洲企业集体沉默,这背后根本不是商业逻辑能解释的通。
波兰突然关闭与白俄罗斯接壤的所有口岸,让近300列中欧班列瞬间陷入停滞,数万个集装箱积压成山。 这条连接亚欧的贸易大动脉被硬生生掐断,每天损失难以估量。
令人费解的是,往常最看重经济的欧洲这次却异常安静。 德国没有跳脚,法国没有抗议,媒体也轻描淡写。 这种集体沉默实在太反常了。
波兰官方给出的理由是与白俄罗斯的矛盾。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事情没那么简单。波兰这些年一直是美国在东欧最坚定的盟友,尤其是在俄乌冲突和对俄政策上,几乎完全跟着美国的步调走。 这次突然切断中欧班列通道,很难不让人怀疑是美国在背后递了话。
欧洲国家心里明白,现在指责波兰就是跟美国过不去。 而对欧盟来说,安全上依赖美国保护已经成了习惯,谁也不愿为了商业利益去挑战老大的权威。 企业亏钱事小,得罪美国事大。
欧盟内部本就矛盾重重,西边的德国法国和东边的波兰等国在难民问题、对俄政策上早就分歧严重。 如果因为这事公开争吵,只会让欧盟更加分裂。所以哪怕德国企业损失惨重,柏林也只能先保持沉默,试图私下解决。
最憋屈的可能是那些直接受损的欧洲企业。 波兰马拉舍维奇作为中欧班列最重要的枢纽,每年处理着价值数百亿欧元的货物。 突然中断导致供应链混乱,产品无法及时送达,每天损失都在增加。
但这些企业大多选择咬紧牙关。 他们既不敢得罪本国政府,也不愿破坏与中国长期的合作关系,只能寄希望于这只是短期中断,很快就会恢复。
波兰自己的损失也不小。 中欧班列不仅让波兰成为物流枢纽,还带来了大量就业和经济发展机会。 杜伊斯堡港因中欧班列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业落户,创造了2万多个就业机会。 切断铁路运输,这些好处也会受到影响。
俄乌冲突已经让欧洲经济饱受打击,能源价格上涨,通胀居高不下。 现在连最稳定的陆路运输通道都出现问题,对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欧洲的沉默恰恰证明了中欧班列已经不仅仅是条贸易通道,它成了大国博弈的棋子。 经济利益让位于地缘政治,企业损失成了必要的代价。
这种沉默能持续多久还是个未知数。 如果口岸关闭时间延长,欧洲企业的损失将越来越大压力也会与日俱增。 到那时,就算有美国压着,也可能会有企业忍不住发声——毕竟生意还要做,日子还要过。
中欧班列十年间开行超过9万列,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货值超3800亿美元,已经成为了欧亚大陆不可或缺的贸易通道。如此重要的经济动脉被政治因素干扰,欧洲却选择沉默,这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在现实政治面前,经济利益往往要让位。 欧洲的沉默不是不在乎损失,而是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的无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