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福耀玻璃一纸公告掀起商界巨浪:79岁的曹德旺辞去董事长职务,其子曹晖正式接棒。这场交接比原定计划提前了整整一年零三个月,曹德旺的任期本应持续到2027年1月15日。
消息公布后,资本市场迅速作出反应,福耀玻璃股价在次日开盘出现波动,市场对这位执掌福耀近40年的“玻璃大王”突然退场流露出本能的谨慎。
曹德旺的回应简单直接:“我八十岁了,该退休了。 退下来对福耀更有好处,让新一代人接手。 ”他明确表示身体无恙,且不会接手福耀科技大学的管理,而是“想开启退休生活”。
尽管姿态洒脱,但外界注意到,他仍保留公司董事、部分子公司负责人及终身荣誉董事长职务,并强调“会像过去一样盯住各种变化”。 这种“退而不休”的安排,为这场交接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注脚。
曹晖的接班并非突然决定。 55岁的他已在福耀历练27年,轨迹充满曹德旺式的磨砺哲学。 1989年,曹晖以车间工人身份进入福耀,此后被派往香港、北美等地开拓市场。
2001年,他临危受命,带领团队应对美国反倾销诉讼,经过9个月拉锯战,最终使福耀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逆势增长30%。 这场战役成为他接班路上关键的能力证明。
然而曹晖的接班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2015年,他出人意料地辞去福耀总经理职务,创立三锋集团独立创业。 曹德旺曾坦言:“曹晖不想接班。
但这一插曲在2017年终结,曹晖回归福耀任副董事长,曹德旺为此收购三锋集团,为儿子扫清接班障碍。 这段“外出历练”的经历,成为外界评价其接班资格时的争议点之一。
福耀玻璃的交接班带有鲜明家族企业色彩。 新任总经理叶舒是曹德旺女婿、曹晖的妹夫,已在总经理岗位履职8年;副总经理何世猛是曹德旺的妹夫。
财务总监陈向明与曹晖年龄相仿,共事多年。 曹德旺曾直言:“曹晖能接班,有一个特殊途径,他是曹德旺的儿子,是控股权行使的问题。 ”这种家族化治理结构,与马云在阿里推行的职业经理人接班模式形成鲜明对比。
交接班时机选择显露深意。 2025年前三季度,福耀营收333亿元,净利润70.64亿元,同比增长28.93%,现金流创三年新高。
曹德旺选择在企业业绩高点交棒,为曹晖留下了全球34%市场份额、12个国家生产基地的坚实基业。 这种“晴天下修屋顶”的策略,降低了交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
尽管福耀基本盘稳固,潜在挑战依然明显。 海外业务占福耀营收35%以上,曹晖面临的国际环境比父亲时代更复杂。 美国市场份额已达43%,欧洲市场提升至20%以上,进一步增长空间收窄。 贸易政策波动、成本控制压力,都是新掌门必须直面的难题。
更深层担忧在于传承模式本身。 曹德旺对曹晖实行“见不得他舒坦”的严苛培养:六年车间、六年销售、六年国际业务,层层历练。
但这种“家长式”培养能否适应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变革,尚待检验。 曹晖主导推动的“玻璃+数据”战略,包括智能调光玻璃等新产品,将决定福耀能否在产业变革中保持领先。
曹德旺的交棒,让人想起马云2019年卸任阿里主席时的论断:“企业不能光依靠自己,需要更多有能力的人,传承需要年轻人。
马云选择张勇等职业经理人接班,其子远离商业前台;福耀则坚持“子承父业”,辅以家族成员核心管理。 两种路径折射中国民企传承的两种哲学。
类似困境在娃哈哈等企业同样显现。 宗馥莉接棒宗庆后,改革举措频遇阻力,最终仅掌舵1年余便卸任。
比较之下,曹晖的优势在于已有十年副董事长过渡期,且福耀近年业绩持续增长。 但二代接班人能否摆脱“不如父辈”的公众认知,仍需时间检验。
退居幕后的曹德旺,重心转向教育公益。 他通过河仁慈善基金会累计捐赠近200亿元,其中福耀科技大学已投入43亿元,计划总捐资100亿元。
但曹德旺明确表示,退休后不会深度参与大学管理:“福耀大学由王树国接手去管了。 ”这种彻底放手,与他在福耀“退而不休”的姿态形成对比。
2025年10月10日,福州市教育局批复同意筹设“福耀未来学校”,曹德旺的教育版图继续扩张。 不过,他对教育的投入纯粹以慈善为目的,与企业经营严格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