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东北华北这盘大棋,究竟怎么走
老弟,讲起那会儿蒋介石跑北平,亲自去见傅作义,唠的那事儿
那天他飞到北京,心里也憋着一股劲儿
想把东北和华北这两块大蛋糕拢在一块儿
你说,那时候东北局势紧张得很,傅作义那人,挺老实的,嘴上说啥都听委员长的安排
咱们这边的兵力调动也得打个算盘
傅作义还热心,表示要帮范汉杰在冀热辽边区组建个司令部
好让东北和华北能联成一片
你想,那帮兵马要是能串起来
咱们的战局就得变得更得劲了
说到兵力调配,他又提了个事:华北得再扩点兵
这就让蒋老总压力大了,毕竟他也知道,东北那边局势紧张
于是,蒋介石就点点头,给他点面子,叫他拿出个详细的扩军方案
那天晚上,俞济时、刘裴、范汉杰等人都跟着一块儿走了
就这一天,陈诚还主动辞了职
● 蒋老总跟顾祝同的唠嗑,真是热火朝天
刚散场,顾祝同就迫不及待地跑过来,蒋老总那脸上也显得挺疲惫的,说:“墨三,辛苦了,辞修那事
”你说,那时候蒋介石即使看起来挺老厉害
顾祝同一听,马上就说:“在东北、华北之间那块地儿,建立个冀热辽边区司令部
”他还特别提到,说到山东那边的兵力怎么分配,辞修的意见其实有两条:第一,东北那边局势紧张,必须得再增兵,但不能再把兵力往沈阳、长春那边集中
得把第60军和新7军撤到沈阳或至少四平,把兵力集中起来,支撑着东北共军过冬的攻势,然后等到攻势过去
第二,就是要加强冀热辽边区的兵力,从关内抽调三个军,还得加上孙渡兵团,好好整训,打通沈锦线,配合沈阳的主力撤退
保证两大战场之间的联系
”顾祝同答得特别干脆:“主席,从眼下的局面看,冀热辽那边急需增援,另一这块,徐州也是咱的门面,不能掉链子,要防共军南窜,别让他们搞江南的事
搞得京城那边乱成一锅粥
再说白键生那边,打大别山的共军已经有点苗头了,咱们用分兵对敌,集结对集结
想把那山里的共军碾压得服服帖帖
地方上,还得联村并寨,搞民团,稳基层,搞点“总体战”——你懂的,就是全面出击
你看,我军一团一县守着
不过,要是共军真北逃,从南阳起一路到漯河、周家口、阜阳那线
那样一来,我的防线就得拉得更长,南阳那边的王凌云也得加把劲,得把兵力往那边一扔
蒋老总听完,脸上露出点不太满意的神色,骂了一句:“白健生那家伙,打着大别山‘清剿’的旗号
其实就是想伸手要地盘、要钱粮、要兵马
你说他那心思,明摆着的,就是想伸手掌控一大片,从华中一路伸到中原
他打着旗号,不就是要搞个大规模的‘总体战’吗
从南到长江,再到黄河那线
完完整整都想揽在自己手里
就为了孤立刘邓那帮人,想把豫陕交界外的裴昌会兵团以及沿陇海线的部队
” 白崇禧的“大战略”,咱们咋看
白崇禧那边,想搞个超级大“总体战”,不光是要消灭刘邓大军
还要阻止他们之间的联系
你说,他那算盘打得多精明,自己还打着“九江指挥所”的旗号
想把湖北、陇海线、津浦线、襄樊、洛阳这些地方都归自己管
他要调60万正规军,那可真是国内最大的一坨兵马了
说实话,这家伙野心挺大
想一口气把全中国都按在手心里
看到白崇禧那样折腾,顾祝同也不甘示弱,等了半天,才说:“咱们也琢磨过了,初步方案是这样:把第54师阙汉骞那边的留一半,剩下一半由副军长叶佩高主持
在青岛把它扩编成第35师
再把第8军李弥那边的第8、9师调到冀热辽边区,归范汉杰指挥
把第9师(第2军)和第64师黄国梁的部队调到南阳,组个第13绥靖区;再把第25师黄百韬那边调到信阳
还有,把第63师调到徐州,调整一下
像第44师王泽浚那边也跟着调过去
广东那边整补的第69师,也准备调到郑州
总的说,就是让这些兵力往不同地方一扔
” 蒋老总听完,嘴里嗯几声,搞到最后点点头,说:“王凌云那儿,一个整编师就够了,让黄国梁他们先到南阳去
告诉他,借助那边的粮食和人力,再搞一支,番号用武庭麟师的那个
黄百韬那家伙,还是挺能打的,打得老厉害了……” 你看,这一串的部署,听起来就像咱们邻居摆摊似的,热热闹闹
大家都在忙活着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当当
即使大局盘得很复杂,但依照他们的说法
整个战局还真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