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船舶追踪数据显示,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暴跌66%,从高峰期的118万桶/日骤降到40万桶/日。 这场骤变背后,是美国对印度抡起的25%二级制裁关税大棒,以及欧盟最新制裁的补刀。 就在俄罗斯能源收入面临断崖时,中国突然出手锁定15船原油订单,但每桶硬生生砍下1美元。 这场石油贸易的重新洗牌,正悄悄改变着俄乌谈判桌上的力量对比。
印度突然大幅削减俄油进口,直接导火索是美印关税谈判的彻底崩盘。特朗普政府要求印度全面开放农业市场,这等于动了莫迪的政治根基。 谈判桌上不欢而散后,美国立刻祭出狠招——对印度采购的俄罗斯原油加征25%的二级制裁关税。 这一锤子砸下来,印度商品出口美国的综合关税直接飙到50%,成了美国“盟友”里挨最重税的那个。
欧盟的补刀来得又快又狠。 在美国出手后没几天,欧盟正式批准了第18轮对俄制裁。 这次制裁首次把矛头对准俄罗斯在印度的最大炼油厂,还明确禁止任何用俄罗斯原油加工的产品进入欧盟。 更狠的是,欧盟同时宣布要打击那些帮俄罗斯运油的“影子舰队”,断了俄油转运的后路。
双重制裁压得莫迪政府喘不过气。印度国有炼油厂负责人透露,他们手上的俄油订单只排到9月份,之后怎么办还得等政府通知。 这个时间点很微妙——9月正好是联合国大会召开的日子,莫迪已经确定要去纽约见特朗普。 从之前公开硬怼到如今默默减单,印度的态度转变再明显不过。
印度这个最大买家撤退,俄罗斯的能源收入立刻告急。 要知道,印度原本吃下了俄罗斯海运原油的四成份额。 更麻烦的是,眼下正值俄乌和谈的关键阶段。 俄罗斯驻印度副贸易代表格里瓦透露,印度之前拿到的俄油价格低到61.75美元/桶。 现在少了这个吃油大户,普京的谈判筹码正在快速缩水。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出手了。 彭博社拿到内部消息,俄罗斯油企正拼命把原油往中国推销。 中国企业倒是愿意接盘,但亲兄弟明算账——中方直接把砍价刀摆上桌面:“比给印度的价格再降1美元,我们就多买。 ”经过几轮拉锯,双方最终敲定了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价格。
法新社追踪到具体交易:中国一口气锁定了15船乌拉尔原油,每船装载量在70万到110万桶之间。 这些油轮将在未来两个月陆续抵达中国港口,日均进口量增加约7.5万桶。 虽然这个数字还不到印度撤退量的零头,但对焦头烂额的俄罗斯来说,这笔订单就是及时雨。
不过中国接盘也很有分寸。国内炼油厂负责人透露,新增采购量都在战略储备的承受范围内,不会扰乱国内市场平衡。 这种精准操作既帮俄罗斯缓了口气,又避免自己陷入被动。 有能源分析师指出,中国这笔买卖砍价时机掐得准——正好是俄罗斯最需要现金的时候。
这场石油贸易的洗牌正在产生连锁反应。 美欧的二级制裁联盟初战告捷,印度成了第一个低头的大国。 但俄罗斯也没坐以待毙,除了争取中国订单,还在积极接触土耳其、印尼等潜在买家。 有航运监控机构发现,近期黑海沿岸的油轮活动明显增加,疑似开辟新运输通道。
最值得玩味的是这场交易的地缘政治效应。 在即将举行的布达佩斯多边会谈前,中国这笔原油采购让普京的腰杆硬了几分。 西方外交官私下承认,如果俄罗斯经济没被压垮,他们在谈判桌上要价的空间就会被压缩。 毕竟谁都不想看到俄乌战争再拖四年,那对全球都是灾难。
眼下印度炼油厂还在等9月后的政策风向,俄罗斯油轮已调转航向驶往东方。 而中国海关最新数据显示,7月俄油进口占比已攀升至19%,创下制裁实施后的新高。 这场由制裁引发的能源博弈,正在悄然重塑全球石油贸易的版图。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