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工厂吗?不是诗人眼里的孤独繁星,而是一身痱子的年轻人在保险杠堆里数螺丝。2024年全国有上百万的“文艺青年”一夜之间被现实“安排得明明白白”本科、硕士、甚至留洋归来,结果扎堆进了工地、流水线、外卖岗。听起来有点儿扎心是不是?这不是某位大V的段子,这是小姚的亲身体验。从山西到戛纳,从梦想到保险杠,咱们今天扒一扒这个“用爱发电”的故事,一场小镇青年的“梦碎记”,看看“电影梦”如何被现实捏成了钢筋水泥。
先别急着心疼小姚,咱们不妨提溜一下他一路走来的“花式撞墙”经历。17岁被《小武》点燃了小宇宙,誓做导演——气势挺横!结果呢,北电、中戏的门槛高得比长白山顶还高。四年双非本科熬出来,考研又扑街,只能“调剂”去个211。过去七年,小姚摸过院线电影、戛纳展映、国际影展,人家不是混吃等死,妥妥的折腾王。可是啊,运气这玩意硬是和他绕着圈跑。考研撞上小艺人、剧本被大佬嫌弃“太学生气”。说实在的,这不叫跑偏,这叫被时代往沟里搡。小伙子没跪,还是铁头搅拌着理想和现实。故事精彩吧?但别着急下,真相还在后面藏着。
说实话,小姚的经历,堪比“打怪升级”梦在银幕、汗在流水线。硕士一毕业,小姚不是金光闪闪的大导演,而是车企新人,上线三个月就变成“保险杠小王子”。一天装480个保险杠,十只手指头不够用,脑袋也费劲。工厂的节奏——六点四十摸黑起床,十二小时流水线,午休都像打仗,工友互相开玩笑,跟高三男生没啥两样,荷尔蒙都化成汗水蒸发了。最扎心的是,小姚曾经“模仿”工人拍过短片,可当时啥也不懂。等真扎进工厂,发现自己那套文艺范儿就是玩票。工友学历以中专、大专居多,咱们这些“总部体验生”工资还高,怪不得被人横眉冷对。说实话,这见尊敬也见隔阂。
来点家乡东北话——“这城里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工厂的流动性,堪比大江东去,干三四个月就“溜了”。后来,连大专中专生都被“实习协议”逼出,那群十六七岁的娃也开始“保险杠批发”。小姚带徒弟聊聊未来,发现多数人美好生活的想象,也就“摇奶茶、网管、外卖”打底。这就是多数普通人的命运写照——不是什么浪漫追梦,而是一场向现实“顶牛”的艰难漂泊。英雄梦?先把饭碗保住!
说到这儿你可能以为,苦日子总会过去。小姚内心的悲凉才刚刚拉开帷幕。学了七年电影,体验了各种剧组、影展,以为戛纳近在眼前——可惜,闪光灯都是打在别人脸上。大学专业28人,就他一个还在死磕电影,其他人转行做教师、直播、带货,不管去“字节”还是“京东”,目的都很纯粹挣钱。影视公司秋招成了“炮灰盛宴”,小姚被招聘公众号忽悠了五十块钱,结果杳无音讯。连个正式岗位都没有,最多是半年、一年实习,还不一定能转正。
更魔幻的是,他在剧组最后做“生活制片”,80%的时间都在伺候大家,订酒店送饭,看器材,跟想象中的“艺术创作”简直两码事。现实给小姚一记重击文艺理想变成了“后勤保障”。啥导演啊、编剧啊,办公室里的甩锅也没见的少。原来,无论在哪,“被甩锅”都不是艺术家的专属通道。
就是在这最窘迫、最现实的时刻,小姚的“梦”却莫名其妙地开出了花。2023年底他参与制作的短片《都小事》,讲的是东北下岗工人的故事,竟然成功入选了第78届戛纳电影节短片角单元。全球五六百部的展映里,也有中国小镇青年的身影。朋友圈里刷一波“棕榈叶同框”,小姚淡定回应“够了”。这不是高光时刻的狂欢,而是学电影的终点回音,相当于“把热情圈个句号”。什么文艺梦、什么奖项荣誉,此刻都成了浮云——心态啊,已经完成了最牛的自我重塑。
反转还不止这点。曾经小姚看不上短剧,嫌弃“狗血八点档”,总觉得是下三滥。后来发现,本科同学朋友圈全是“霸总、仙尊”,女同学拍信息流广告、直播带货,赚得比自己多得多。物质面包才是真金白银,理想和自尊都不是饭碗的替代品。这个时候的小姚,眼眶里肯定是“又酸又辣”,却开始学会,和自己的理想和解。
你以为入了戛纳短片角,就能柳暗花明?真相是孤独的戏剧还在继续。行业寒冬依旧没退,短剧和直播成了影视专业学生的大出口。天才稀有,普通人最多只能在一片“洗牌”中苟且。小姚的家人早年曾相信“电影产业是金矿”,哪谁知道行情能跌成矿难?以前县里老师忽悠“电影票房能抵百圆裤业半年的产值。”现在一场疫情,整个行业一夜打回原点。今年毕业生依然一地鸡毛。小姚身边的朋友、同事,各奔东西。你做小家电、我进汽车厂,还有人努力深造读博,继续磕路。
抛开理想,这些基层文艺青年的归宿基本都大同小异。学电影的,最后做保险杠、摇奶茶,本科创作成就被市场狠狠一脚踩碎,甚至连“卖票”都成了体面岗位。小姚参与主创、后期调色的《都小事》入选国际展映,但大家拍完就散伙,“各人顾各人的日子”。戛纳也不过是朋友圈里配图的谈资。至于以后,是不是还拍电影,不重要了。得先把某个工厂的早班给熬过去。
啥叫理想?用东北话说,就是“有病没吃药”。电影院给小姚“治病”,工厂保险杠给他“上药”,最终还是现实开出方子——做啥都能被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说实在的,整个《小武》式青春,不就是咱中国普通青年的群像吗?不是高大上的围城,也不是诗人画出的月亮。大家都在拧螺丝、摇奶茶、带货直播——有啥丢人的?谁还吃过理想的亏、吐过梦想的槽?文艺不可贵,能在现实中活下来才是真的英雄。
酷一句,“梦想不重要了,先有碗饭吃”。可咱小编还是想给满分——你瞅瞅,这主角多坚韧,吃苦耐劳还能捡个戛纳展映当谈资,活得比小说还精彩。真希望以后大导演都是这样从保险杠、快餐店里熬出来的,新一代“铁头娃”,就得是这种百折不挠的样子!
就这故事,酸爽得不行!小姚靠一身技术换来保险杠搬运工的“实习光环”,顺便用戛纳展映给青春画上句号。问题来了——你觉得梦碎应该认栽了,安心进工厂当保险杠高手?还是再死磕一波,争取翻盘进军文艺圈?你说现在的“文艺梦想”,到底是青春的必经之路,还是新时代最狠的韭菜收割机?各位工厂文艺青年,评论区给我爆炸!